阅读历史 |

第64章 又搬粮食回大唐(1 / 2)

加入书签

卖完黄鱼提着桶回房间,苏青青开始整理穿越物品。

首先把真空包装的鲜肉分类叠放进超大布袋里,然后把五谷杂粮倒进一个个小布袋中。

再把让跑腿送过来的几样常用药,如妈咪爱、蒙脱石散、乳果、云南白药、扶他林乳膏等几样,分别装进之前买的一堆小葫芦里。

创可贴和防治蚊虫叮咬的外用药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后者。

岭南真是一年四季都有顽强不退的蚊子,爬山还会遇到蜱虫、隐翅虫等等各种各样的凶狠小虫子。

所以这次苏青青从超市买回来三瓶风油精和一瓶六神露水。

三瓶风油精正好倒满一只迷你小葫芦,六神露水嘛,一瓶就可以灌满小葫芦了。

这东西她不仅仅是用来日常驱蚊,还打算往肥皂里面加一点,制作驱蚊皂。

这两样都是苏青青在逛超市的时候,实时拉出虚空面板检验的,面板把它们认定为药品类。

药品可携带的重量很低,只有十公斤,但用以家庭日常所需早就够了。

上次苏青青基本全带的农药,只带了一样退烧用的布洛芬,这次就是全带人用药了。

她倒是还想买点除草剂的,可是深夜也没地方再去买。

然后是几十套大大小小各种码数的古装(把超市摆出来的货都扫光了),内衣裤,以及十件不同强度的防刺背心。

把这些东西都整理准备好之后,苏青青打开房间里的冰箱,取出冰在冷冻柜里的冰块。

这是上一次穿梭时空回来拿剩余布料的时候,她冰起来的,就是想在下一次带回大唐。

没错,水也是可以带着穿梭时空的,算在鱼肉这一栏的重量里,这就是苏青青只买了80公斤肉的原因。

在岭南道这种潮湿温热的地方,没有冰箱藏不住肉啊!

她在请村里依附鸭寮山庄而存的木匠陈铁柱,打肥皂模型的时候,顺便让他做了个冰鉴,就是想好了到时候放现代冰好的冰块,以储存食物。

其实类似冰箱之物,华夏自古就有。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是青铜器做的。

水、酒、冰、食物都有分区,造型精美,冷热皆可。

古代贵族关于享受这件事,可是不马虎的。

故宫里还有乾隆御制的掐丝珐琅冰箱,曾经被溥仪卖了,在国外辗转几十年之后,又被爱国人士买了回来,送回故宫。

总之苏青青想在大唐搞一个简易冰箱,或者说冰鉴,完全没有问题。

全都准备好之后,苏青青一摸玉镯,打开了时空门,来到大唐小渔村后山,然后把这些东西一一扛回了张氏家的院子。

五谷杂粮放进紧挨着柴房的小小杂物间,这里是张氏清理出来专门给苏青青储存东西的地方。

至于冰块,苏青青当然是倒进大唐版降香黄檀木打造的冰鉴里了。

不用担心融化的水会腐蚀坏木头的问题,因为冰鉴的底层摆着个大陶瓷坛,冰就是放在这里的。

古代真正的木头冰鉴会镀锡,这样保鲜防潮效果更好。

但苏青青这个只是小渔村的小木匠打造的,自然没这么完善,只能以后再升级,现在这样用用也够了。

别看这冰鉴简陋,但人家也是用降香黄檀木打造而成的。若是拿到现代,价值连城。

这种木料在现代非常名贵,但是在大唐岭南的山林之中则有许多,全是野生野长,不用钱,偷摸砍下来搬下山,那就是你的。

当然了,这种木料是不能光明正大拿到市场卖的。因为即便是古代,也不能随意砍伐山中树木。

《唐律疏议》中把盗伐“山野之物”视为盗窃。最严重是盗伐园陵内草木的,要坐牢二年半,盗伐他人墓圭内树的,杖一百。

要是在山中纵火,那更是要流放的。

不过循州这块嘛,说实话已经是个流放地了,再流放就是去琼州或者交趾,反正都在岭南道打转,威胁性不大。

而且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小村庄里,大家天天都要进山砍柴的,官府哪里管得过来,只要你别舞到乡绅贵族官老爷面前,没人在意。

陈铁柱给苏青青用的这降香黄檀,就是他以前亲自上山砍的。

这冰鉴也不是完全现打出来的,是之前就做了一半的半成品。本来不是要做冰鉴,而是打算做成放衣服的衣箱,当做给他未来娘子的彩礼的。

苏青青看到后很喜欢,想要买,给他描述了一番冰鉴的模样,他随便改改就做成了。

至于卖是不会卖的,山上砍的木头,他付出的只是一些体力,卖啥卖啊?送就可以。

把鲜肉都放进冰鉴后,苏青青就洗洗手,抱着一大布袋古装成衣进书房,沾枕头就睡。

剩下的事,明天再说。

她这一通折腾,也闹出了一些动静,张氏和田氏其实都相继起床透过窗户看过。

发现是苏青青在杂物房不知整理什么东西,两人也就安心继续睡了。

苏青青可以不在乎晚上的体力,可她们俩不行。

她们现在都还是坚持喝自己的稀粥,不愿意跟着苏青青吃大白米饭、干饭,那太糟蹋粮食了。

忙苏青青种田的那几天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