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青楼都不讨论女子了?(1 / 2)
不足十日。
武昌港口就接收了多达两百名昆仑奴。
他们各个身强力壮,质量很好。
朱桢打开信,看着朱梓在信中提及的‘免费’二字,笑嘻嘻的接收了。
看来,老八长大了,上道了。
朱桢又可以省下一笔。
“老规矩,将这些昆仑奴洗干净,送到各个工厂。”
“在郊外设立多个昆仑奴隔离区,分开管理,禁止聚众。”
“顺便将非洲招纳人才的消息登报。”
“我要明天全国都能够看到新闻。”
既然朱梓都免费送了两百个昆仑奴,朱桢自然也会不留余地的帮忙宣传。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以后两边都不缺人用了!
…………
翌日。
卖报小贩大清早就穿梭在大街小巷。
“号外号外!”
“潭王殿下已经成功拿下非洲索马里。”
“还发布了很多优惠的移民政策。”
“去非洲就能成地主了!”
几个早起准备去农作的百姓在经过东街的时候,听见卖报小贩的叫喊声。
顿时就被吸引了。
一群人将小贩围住,买了一份最新的报纸。
上面明确写着朱梓公布的非洲移民政策。
一、凡大明子民,迁户到非洲潭明国,按人头算。
男性每人可分得十亩耕田,十名昆仑奴。
女性每人可分得八亩耕田,八名昆仑奴。
二、凡大明子民,拖家带口者,额外获得白银。
按每个户头所属人口算,每多一人,分得十两白银。
当看见这样的移民政策时,大家都愣住了。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大家都不相信是真的。
“不是都说非洲那边没有大明的发展好?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条件?”
“就是,听说那边路途遥远,不会死骗人的吧?”
“这可是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楚王殿下怎么可能骗大伙儿。”
一群人面面相觑。
大家被这么好的条件吸引的同时,也有些疑惑。
生怕被骗到非洲那边远离家乡,想回来都没有法子。
于是,便有人问卖报的小伙子。
“这报纸上的消息,可否属实?”
小伙子回应:“那肯定是真的啊!”
“这些报纸是我刚刚从印刷厂拿来的,新鲜出炉,童叟无欺。”
“而且还昨日就听说这件事情了。”
“这份移民政策,还是经过王爷批准的。”
这里说的王爷,值得自然是楚王朱桢。
毫无疑问。
在武昌人民的心中,楚王朱桢才是最让大家信任的。
就算是潭王朱梓,也还是差点儿意思。
再加上卖报小贩都是隶属于报社管辖。
这才让大家相信报纸上的内容。
一时间。
几个农民眼前一亮。
“这么好的条件,要是我们去到了非洲,岂不就飞黄腾达了?”
“那也不一定,不过肯定是比咱们在这里辛辛苦苦做农活要强。”
“到哪非洲,咱也能成为地主老爷了。”
几个人有商有量。
对于移民到非洲,都充满了幻想。
按照政策上表明的意思,就是故意大家拖家带口前往非洲。
而且如果家里面的人口越多,得到的优惠也就越多。
想到这儿,几个人都懒得下地,赶紧回家和媳妇商量此事。
与此同时。
非洲移民政策的新闻也登上了应天府的报纸。
短短半天的时间,就已经传得全城皆知。
不管是茶楼,还是酒馆,都能听见不少人对此议论纷纷。
乃至于在青楼中,大家也不太讨论姑娘。
“这次非洲移民政策,想必大家都看了吧。”
一位素衣男子拿着羽扇,喝了口酒。
他的话,让众人纷纷聚集。
“看了,政策优惠力度还挺大,我都有点想去非洲瞧瞧。”
说完,众人大笑。
对于未知的非洲,大家内心主要还是以好奇为主。
就在这时,却突然间出现了不合群的声音。
一个中年男人冷哼一声。
“想去便去,反正老子不去。”
“那地方距离大明这么远,我可不想要背井离乡,远赴万里。”
“要不然等死了以后,都没办法落叶归根。”
“都不知道要怎么跟老祖宗交代。”
不少人听了中年男人的话,也觉得挺有道理。
毕竟是在大洋彼岸。
若要去,就只能远离大明这片故土。
华夏千百年来的文化,将就的就是一个归宿。
人死后,要落叶归根,要和先祖在一起。
显然,非洲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素衣男子不乐意了。
他从座位上起身,来到了中年男人的面前,衣服傲气凌然的模样。
“这位先生,你直说了缺点,却不考虑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