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小事(1 / 2)
当然,写剧本对沈旭东来说不算什么难事,更何况是把脑子里看过的剧集重新写出来而已。
说来也奇怪,融合记忆后,沈旭东脑子里关于另一个人的很多记忆渐渐的开始模糊了起来,可关于影视娱乐方面的记忆,却越发的清晰,甚至于偶尔他看到一个演员,就能想起某个作品,里面所有的细节竟然全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他也只能归咎于老天的青睐了。
但有些剧本就是有缺陷…
比方说《雪豹》,周卫国就是按照武侠人物塑造的。
技能方面,枪法精准,百步穿杨、精通日语德语,各类军事指挥技能点满,有一种“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神话感和洒脱感。
最后结尾,周卫国说他准备退役,继续学业,又隐隐地带出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的意境…
这么说吧,把背景从抗日换成武侠,套用这个剧情也是毫无违和感!
沈旭东找兰晓龙,就是想让他在不牺牲爽感的程度上,增加一点庄重感。
术业有专攻嘛。
兰晓龙写这东西就是专业!
“要爽感?”
“对,不能牺牲周卫国身上战无不胜的爽感…”
兰晓龙琢磨一下,然后道:“那增加一些内部矛盾?”-
“…注意尺度!”
不能牺牲爽感,意思就是外部条件不能变,那就只能从内部入手了!
被自己人坑害呗!
兰晓龙聊起了抗日战争:“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抗日战争根本没有所谓胜利…”
“怎么讲?”
“这场战争的结果早就被太平洋上的内燃机和钢铁决定…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就是被现代化的西方所远远抛下的惨败之国。中国之败,败于现代性;而中国之胜——如果有所谓的胜的话,也是被现代性决定的胜利!”
“我不同意,正是因为日苯在中国战场上陷入泥潭,日军的进攻动能已经耗尽,国内民不聊生,而在中国却没有得到日苯人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因为侵略耗尽了日苯人力物力,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侵略中国,日苯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沈旭东摇头:“侵略战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抢掠,日苯不惜耗尽国力入侵中国,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侵占中国的资源,事实上,战争爆发后,仅在1938,日苯国内爆发了近5000起农民反抗事件!
工业畸形,农业凋敝,战争如同巨大的抽水机,日苯已经走向了崩溃边缘,国库空虚都饿死过耗子,外汇被大量换成了武器,百业凋敝,政府根本没有税可收,民间更没有能创汇的产品…所以,他必须要发动太平洋战争…”
“但你能说是中国战胜了日苯了嘛?”
“恐怕不行…”
“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究竟谁该为一个民族200年来的苦难负责?”
“等《士兵突击》播出了,你再去寻找答案吧……下一部戏,我肯定接着投资!”
《我的团长我的团》…
兰晓龙探讨了很多东西,一部充满话剧式对白…
《我团》选择了一小撮国军流寇作为故事主角,主角的身份就决定了可以发出稍微不同的声音,毕竟这是“国军”,不是“中国人民”,而且还是“国军中的炮灰”…
扯回来,兰晓龙接着安利起了张亦:“这是个好演员,你以后多照顾一下!”
“…我照顾当然没问题,不过,他能拍戏嘛?”
“他打了转业报告!”
“行吧!”
其实,这个时候的张亦本身已经当了九年的兵,也将面临转业的情况。
正值军区文工团改编,很多人都会面临被劝转或劝复的危险。
这时候,张亦接到了《士兵》的参演资格,这可是他梦想了很多年的戏啊,他是一定要上的。
可团里的领导不愿放他,说拍戏也行,但要交上来三个段子,不然就免谈——团领导更看重他的编剧能力,一直很不屑他的表演。
时间不允许,张亦就打了转业报告。
沈旭东看了眼张亦:“这样吧,等你正式离开文工团…直接来我公司吧!”
“我…我可以吗?”
“为什么不行,你也算演技成熟的男演员了…我们公司每年至少制作三五部剧集…就算演不了主角,配角问题不大…对了,我们公司一哥你知道是谁吗?”
“谁?”
“黄博!”
张亦楞了半天:“…黄博?是我认识那个黄博吗?”
“嗯!”
“那我就有信心了!”
所以说有个脸熟演员镇场子还是有用的,至少提到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你说的是谁!
顺便还能帮他建立自信。
……
《士兵突击》、《武林外传》并称为新世纪后,成材率最高的两部电视剧。
《奋斗》、《仙剑》的演员们在出演之前就有一定知名度了,这俩不算的…
尤以《士兵突击》为盛,就算刨去主演,露脸加起来只有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的小配角都成了而今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