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刊登(1 / 2)
“其实新派武侠跟传统武侠最大的区别就在这,传统武侠比方说《三侠五义》,南侠展昭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传统武侠对“侠以武犯禁”的哲学观侧重“犯”,所以讲的是混乱,金庸是在香港,他写的是禁!”
“禁?”
“黑社会横行呗!其实描述的是香江社会,那几大门派可以代表当时的香江政府,日月神教则是黑帮…”
“你是这么理解的?”
“对呀…”
顿了顿,沈旭东接着道:“所以令狐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他只是幼稚,冲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赵新忽然想到了什么:“其实戴锦华教授评价过金庸小说,她说金庸的所有主人公,都是“认贼作父,指父为贼”的,是源于香江历史结构历史经验的一种呈现…本身就是殖民地嘛…”
沈旭东摇头:“不一样,戴锦华教授这类人实际上是不相信侠这种非体制、非组织的人,金庸既不体制,又不组织,她从根本上是看不上眼的…而且笑傲江湖整本书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侠,也就林平之好一点!”
“林平之?”
“遭逢大难,懂得变通,又恪守道义,且面对邪恶能挺身而出,这种人应该给主角光环的。但是很可惜,这部小说并不是讲快意恩仇的故事…”
赵林海当机立断:“行了,咱们又不研究这些…不聊了!”
廖高翔忽然问:“旭东,古龙的小说也有类似的观点吧?”
“古龙…我就读过《小李飞刀》还有《绝代双骄》…”沈旭东摇头…
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绝代双骄》、《武林外史》、《陆小凤传奇》排名前事…
楚留香系列当然也好,但笔法不如陆小凤系列娴熟,楚留香比起陆小凤,还稍微显得有点作,《陆小凤系列》尤其是《决战前后》最佳,以紫禁之巅这武侠小说里经典一战为背景,故事紧凑,人物丰富,更妙的是之前几部里铺过的老实和尚、欧阳情和公孙大娘伏笔,也都用上了。
此外,还《决战前后》谜底破解后,还有西门与叶孤城决战这个经典收尾。
回味无穷!
当然,单论写作手法,最牛逼的肯定是《欢乐英雄》,尤其是《欢乐英雄》前半段——已经不需要特意编故事了,就那几个人来回唠嗑。不靠故事,而渲染氛围和人物,已经让大家爽了。
之所以是前半段,因为后半段才发现看似普通的人都不普通,最后还都是名门…
陷入俗套!
“而且古龙作品没有金庸作品流传度广…”
廖高翔点头:“那倒是!”
赵新插了一句:“其实流传度最广的一个是金庸,另一个琼瑶!”
沈旭东眼睛一亮:“琼瑶?”
“怎么?你对琼瑶作品也有解读?”
“哈哈!”沈旭东笑了笑,然后道:“…你等我写好了再说!”
……
《BJ青年周刊》02年5月改名《BJ青年》,销量还行,读者对象多为18-35岁年轻大学生还有白领人群。
每周四出新刊。
12月19号,周四,中戏,戏文系的班主任黄若尧在校门口停下车,瞬间不太想进去…
每天总有那么24小时不想上班啊!
不过他课上的很好,经常传授一些经验——做编剧最大的工作就是随时随地忘记剧作法。不能以“我想写好”来写,好像搞成一种赌博。不能抱着经验不放。你又不是你的经验。放弃经验靠什么呢?体验。
干脆走到一个书报摊子前,问:“今儿有啥新闻么?”
“新闻?神舟四号即将发射算吗?”
“…正经的!”
“那没了!”
黄若尧只得自己找,见摊子上红红绿绿数十份报纸,然后看到了《BJ青年》…
“拿这个吧!”
“成,8块…”
“给。”
从口袋拿出十块钱,找回两块,拿着杂志进了旁边的早点铺子,要了碗馄饨,翻开了杂志…
新闻、人物、财富、文化四个板块…
先看的文化,第一眼就看到了新版块——话江湖!
开篇序章出自总编张雅宾之手:
“1972年秋天,金庸在明报登完《鹿鼎记》最后一章。韦小宝远走大理逍遥快活,空留康熙在扬州惘然徘徊…金庸封笔时,武侠正处繁盛年代!”
“司马翎大二就写出《关洛风云录》,柳残阳伏在坦克甲板上完成《玉面修罗》;诸葛青云起笔名就为力压卧龙生;李凉等不到金庸新作,参照韦小宝演化出《奇神杨小邪》。
廉价稿纸上,墨水氤氲成江湖,一片片幻影浮出纸面,连成世界。陋室中,昏灯下,举起一卷武侠就可神游万里。快意的岁月在1985年中断——古龙病逝!”
“入殓那天,影星王羽准备了48瓶XO,众人同饮,然后洒于墓穴四周。倪匡写了300多字讣告,自谓平生最好文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今摆脱了一切羁绊,自此人欠欠人,一了百了,再无拘束。
古龙远行,仿佛带走所有江湖快意。此后,报纸取消连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