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9章 荀彧绝笔(2 / 3)

加入书签

能灭他这个乱臣贼子,荀彧作为关东士林的领袖之一自然也就稀里糊涂的跟着自己这个岳父走了。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秦宜禄通过一系列新政,改革的手段居然使关西的经济民生一日强过一日,居然反而远远将他们袁家甩在后面,守旧,不肯,也没有能力做出变革的袁绍居然早早的就被踢出了棋手之外沦为棋子,关西贫瘠之地,居然反而比关东富庶之地发展得要快得多得多。

这谁又能想得到呢?

然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荀家实际上就已经分家了,一支以荀谌为首依旧留在了颍川,现在依然也掌控着颍川书院,成为大汉首屈一指的学阀,据说极受秦宜禄的重用。

新时代的颍川荀氏,虽然已注定远不能跟过去相提并论,但到底还是守住了他们作为世家的荣耀的。

而另一支荀氏,自然便是跟随袁术一块狼狈东逃的荀彧所带领的族人了。

要说好,这支荀氏在汝南,其实过得还真算挺好的,袁术也没亏待他,荀氏也成了袁术麾下八大门阀之一,要地给地,要人给人,要产业给产业,把那些中小豪强都逼得破产了给他们吞,如果不是秦宜禄在西边强势崛起,日后他们荀氏必定会成为在汝南仅次于袁氏的庞然大物。

然而袁术一直都知道,荀彧的志向其实并不在此,甚至他其实一直以来都是真的在以汉臣自居的,但偏偏他又实在是没什么办法,既是因为他人在屋檐下,又是因为他所带出来的那些荀氏族人,总得安置。

而人的贪婪却是无止境的,事情到了这一地步,荀彧就算是还想跳,也根本不可能还跳得出去了,至此,他已经彻底跟袁术绑死,也已经彻底站在了秦宜禄新政的对立面,是那种有你没我的,你死我活之争。

所以此次荀彧就是在求死,他如果不死,荀谌就会很尴尬,一笔写不出两个荀字,他这头这么多的荀氏族人,人家不救不合适,救了,却恐怕更不合适,万一他们这些人真的被救活,难道要重新并入颍川荀氏么?

那样的话颍川荀氏恐怕就完了,一百多年的清名,只怕也要毁于一旦。

因此,荀彧必须要死,他带出来的那些荀氏族人也必须要死,除了妇孺之外一个也不能留,只有他们都死光了,荀谌所带领的颍川荀氏才是一个干干净净的颍川荀氏。

他还真不是为了袁术去死的。

所以他给袁术留了一封绝笔信,信上只有一个字,呸。

表达的并不是什么知遇之恩,而是浓浓的不满和怨气。

一代大汉忠良,终究,还是不得不以一个大汉的逆贼的身份去死。

当然,他们两人之间也谈不上是谁亏欠了谁,本就是阴差阳错,却也未尝不是互相成就,成王败寇的事儿,早就都已经看开了,他日两个人若是能在阴曹地府相会,相信,也都会坦然相对吧。

笑过之后,袁术也是有些感伤,回想起这么些年的点点滴滴,不禁有几行眼泪缓缓地留下。

而后袁术用袖子将眼泪一擦,将荀彧写给他的呸字折叠起来贴胸收好,很快又恢复了一副枭雄本色道:“诸君,还是不能想出办法么?难道我的军中,就只有文若一人是个真正男儿么?”

“若是想不出破敌之策,诸位要不干脆给自己想一个死法?就算是死,也好歹轰轰烈烈一番,让世人让后人,记住我等名姓?”

好一会儿,却见袁术除荀彧之外最重用的陈登站了出来,拱手一礼后道:“明公,依我看,此战咱们未必就全无胜算,也未必就没有死中求活之方法。”

“哦?计将安出呢?”

“汉军强盛,毋庸置疑,除了秦宜禄,我朝何曾听闻过五十万大军齐齐开动之说法?然而在我看来,汉军,和秦宜禄强则强矣,却有两个致命弱点。”

“致命弱点?还两个?你详细说说。”

“汉军虽强横,然而终究是不够持久,此番征伐,汉军出兵马五十万,然而关西虽富庶,又能供养得了几时?时间稍一长了,汉军的用工、用商、农时必然会被耽搁,况且据臣所知,关西虽富,但养兵的成本却也是极高的。”

“这也跟秦宜禄本人的性格弱点有关,秦宜禄这个人,喜欢堂堂正正,然而却又不愿承受损失,比如臣听闻此人征蜀之时,就因为不愿攻打剑门天险,竟不惜亲自去走山间栈道,此次他东征也是一样,说白了,他图的就是一个泰山压顶,让战争的烈度可以最小,不要拖沓,因此,臣以为一旦战事拖延,必有转机。”

袁术闻言皱眉道:“这不正是说明秦宜禄他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么?”

“是,然而明公,这难道不正是秦宜禄本人最大的弱点,也是汉军的软肋之处么?正所谓慈不掌兵,这话,还是颇有些道理的,据臣所知,秦宜禄二十年军伍,虽然战无不胜,但他还从没屠过城呢,此人,根本打不了真正的硬仗!”

袁术闻言皱眉沉思,虽是感觉有些不对,不过说实在的就现在的这个形式,只要有人还能说出来点东西提振军心,其实袁术就已经很高兴了。

哪怕这陈登给自己整个十胜十败论出来,只要他敢说,自己就敢信,毕竟胡说八道,也比什么都不说要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