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秦宜禄:出征,我领兵(1 / 3)

加入书签

关羽在魏郡和冀州干的事儿,让袁绍实在是有些懵逼,他实在是裂变的太快了。

冀州这地方本来就是盗匪横生的,黄巾起义平定之后的第二年这边就因为灵帝的修宫钱闹剧而又一次的处处烽烟,各种黄巾余部此起彼伏,皇甫嵩这个昔日的冀州刺史之所以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被这些规模不大,但数量很多的小毛贼们给弄的。

袁绍成为了冀州刺史之后,除了黑山贼之外整个冀州地区肯定是再没有了敢攻打县城的悍匪,各地豪强士族都对这袁绍的工作挺认可的,但是各种小的盗匪却是源源不绝的。

至于各种游侠之流,那就更多了,整体来说这社会毫无疑问还是处于动荡之中的。

关羽的高明之处,或者说是艺高人胆大之处,就在于他明明兵力不多,甚至比华雄还少,却敢于放弃自己全员骑兵的机动优势,在攻克乌堡之后敢于去收编乌堡中的佃户和租客,也敢于去收编流离失所的贫民。

说白了这不就是打土豪分田地么!

这些东西还真不是秦宜禄教过她的,顶多只是有意无意的跟他提过一嘴,但是关羽也真不愧是三国史上第一游击战大师,在原本历史上曾靠绝北道战术打懵曹仁的人,可能就是几句似有若无的提点,居然还真让这关羽开了窍了。

打下乌堡之后,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粮草,剩下的分给百姓,愿意跟着他走的他就接受,不愿意的在当地建立本土武装组织,然后这些个新组织通常很快就会和附近的黄巾余部,或者其他的贼寇之流同流合污。

不止如此,关羽的军队甚至不只是抢夺钱粮,甚至还会抢占一些生产资料,比如织布机,还会抢夺一些原材料。

他的队伍也会特意招募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比如篾匠,铁匠,这些人拿起武器就是兵,放下武器就是工人。

然后他还会分配给他们冀州地区的百姓各种矿产,组织各地进行大生产,分门别类的搞工厂,让他们当安利号的下线。

然后他一边打仗,一边生产,还不断的从各个根据地购买物资,贩卖生活必需品,最终又把东西转卖给刘备,又经刘备的手卖给乌桓,再从乌桓买东西再往回运。

他特么甚至还发行了一种简易的货币。

这个情况传到秦宜禄手上的时候秦宜禄本人都懵了,这特么不是……不是长征么?我什么时候跟关羽讲过这个了?

本质上这关羽分明是在建立一个独立于现有冀州官府体制之外的一个新的政权啊!

通过这种方式,关羽的军队与被他救助的百姓自然也就不会只是单纯的青天大老爷关系,自此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建立了一个相对比较松散的上下级关系,并培育了一大批占据一两个村子,麾下拥兵数百的小军阀。

发展到后来他甚至都都已经开始给各个村子配“里正助力”了。

更进一步的,这关羽如此作为也掐断了庄园经济的适应土壤,因为他捣毁庄园乌堡之后总会拿走一些生产资料,甚至是会补充生产资料,将一个乌堡之内乱七八糟的生产项目统统砍掉,即使是一些生活必须品,当地的百姓也必须从安利号这个大体系之内进行购买,他的这个所谓的总队与其说是在四处打仗,倒不如说是在四处做生意,不断的在各个村落之间互通有无,使大家不得不成为了一个整体。

这不就是在搞长征么!这是“我军”的玩法啊!这特么是他自己琢磨的?我跟他提过?我什么时候提的?

当然,如此一来他这个游击队的行进速度也跟着就慢了下来,与华雄那种来去如风,打一仗换一个地方的简单做法完全不同,要高明得多,但也危险得多。

所以关羽也不得不故布疑阵,虚虚实实的,然后让各地的小军阀都打出他关羽的旗号来扩大声势,也迷惑袁军,总之,这仗打的根本就不是机动性,而是突出一个狡诈,一般人恐怕还真学不来,这是需要极高的军事能力的,有这本事的将军,本来就是战神一级的。

只能说,这世上可能确实是有一种人在某一领域是有着逆天的才情天赋的,似关羽这般,明明本身不是什么将门出身,没正儿八经的学过兵法,但是步兵也会使,骑兵也会用,能攻坚,懂野战,正面也会打,背后的游击战也能打,原本历史上一个北方人到了南方之后玩水师居然也能玩得出神入化,关键是本身居然还有万夫不当之勇,这种人不是天才是什么?天生就是一代名将的胚子。

当然,要说关羽这人还有什么缺点,那就是他的胆子实在是太大了,做事也实在是太桀骜了,他这干的事儿早就远远的超过一个将军该去干的事情了。

一个将军,打仗也就罢了,居然还敢使安利号,敢把安利号的代理商资格乱甩。

还敢建设自己的生产中心,还敢去抢夺矿产。

居然还跟刘备展开深入合作,甚至是借着刘备的这一层关系去勾搭乌桓,甚至还直接跟乌桓人买马,据说他和鲜卑部的汉人阎柔还交成了好朋友。

本质上他干的事儿已经是在另外建设一个全新的,而且完全脱离朝廷和秦宜禄掌控之外的新政权了。

更更甚至于,他还先上车后补票,给自己封了个北将军的名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