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4章 加官进爵,卫将军!(2 / 3)

加入书签

只要他们本人还活着,就能让这些花钱买官,窃据高位之人暂时安心一些,有个主心骨,也就能有个使力的方向。

阉宦的势力又大不如前,这些人与党人又不和,又水深火热,那么这些人,有没有可能被秦宜禄收复为己所用呢?

这其中也并不全都是不堪一用的庸才,有些可能真的就只是因为出身不高,家里除了钱之外没有其他名气,实在找不到门路所以只能花钱买官,也有些本来就是世族,只不过是没有抵得住诱惑,像崔烈一样掏了点钱买了个官,甚至有一些仅仅只是因为此前阉宦势大,单纯的不想得罪阉宦,稀里糊涂的沦为了党人。

万一这其中有人只是单纯的不想丢官弃职,而不想丢官的初心只是为了能继续造福一方呢?

清流有时候是很讨厌的,我被宦官欺负了,所以我要辞官,至于辞官之后位置空下来,地方治理是不是会更加混乱,新来的会不会是个宦官派下来的王八蛋,老百姓会不会更加遭罪,那跟我没关系,我必须得辞官,来表达我的气节,老百姓的死活哪有我的气节来得重要。

所以秦宜禄自然也想着,将这些阉党之中还可造就之人都找出来,为己所用,那些不可造就的,可以慢慢的,以一个相对温和的方式出清,而如果秦宜禄能跟何后保持好关系,与何进保持好默契,完全可以做到慢慢的由秦宜禄自己的人,或是关西派来进行替代。

如果能将这些人全部替换成自己人,那秦宜禄的势力必然大涨,他一直所欠缺的根基也就能够得以补足了。

当然袁绍这个时候居然离开,真的也是挺蠢的,因为三个辅政大臣既已确立,接下来自然便是要论功行赏,以及对接下来的新朝进行一系列的人事任命。

秦宜禄虽然走了,但他把贾诩留下,就是为了要让他来代替自己分果果,也算是正式的让天下人认识认识贾诩,袁绍走了,谁特么能代表袁绍?

更何况这袁绍本来就是要通过影响何进来影响朝局的,袁绍一走,何进就瘸腿了,他的能力有限,资历不深,说句实在话,让他来行使这录尚书事之权他恐怕都不知道该怎么用,而且何后可是还在呢,袁绍不在,谁来掣肘这一对兄妹?

贾诩见状当机立断的就抓住机会,第一个提议:卢尚书此役居功至伟,况且他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经待了足足六年了,此前他领兵讨伐黄巾都没有录功,以至于职位上都没动一动,这合理么?这像话么?录前后功劳,卢子干必须升官!

这功劳,封个四千户的县侯不过分吧?尚书再进一步,当个尚书令不过分吧?卢植必须当尚书令!否则,天下人谁能心服口服?

至于目前的这个尚书令刘陶,先做个光禄大夫过渡一下,有了合适的位置再安排么。

何进本人也是有点懵的,根本就没能在第一时间想到问题的所在,甚至还发自内心的认为这个任命对他来说挺有利?

卢植,毕竟是关东派啊,毕竟是党人的领袖之一啊,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师从关西大儒马融,与汝南袁氏并无直接的依附关系,反倒是因此与关西将门的关系都保持的不错,一直以来都充当了一个关东与关西桥梁的职责,那在何进想来,这贾诩,以及他背后的秦宜禄搞这样一手,让这个卢植来当尚书令,为的是和平啊,这样的一位尚书令大家都能接受,是最有利朝局平衡的了。

最最重要的是,何进这个大将军是录尚书事的,卢植这样一个并非袁氏门人的人占了如此重要的一个位置,其实也是在制衡袁绍。

何进现在依靠关东派,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政治立场肯定不会轻易转变,然而自袁绍进了他的幕府以来,他的麾下要么就是袁家的门人,要么就是袁绍的好友,谈不上架空,但他难道就不感到受袁绍掣肘么?

卢植上来,可以分一部分袁绍的权威,也必然成为关东派的新领袖之一,这是有利于他制衡袁绍的啊。

同意!必须同意!

看得何后直给他翻白眼。

你特么也不想想卢植他为什么没在此处?什么事儿是比现在排排坐吃果果更重要的?

卢植在收复屯骑校尉部啊!

对于关东一脉而言,现在做缺的无疑是兵权,而整个关东派现在在这个领域里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卢植,尚书令当然是大官,三独坐之首不是说说的,可把卢植摁在此处,他这辈子都跟武职无缘了啊!

如果袁绍在,他是拼死也要反对这项提议的,而他没在么,何进一时上头没有想到,或者是想到了装作想不到,为了制衡袁绍,居然比贾诩还积极的就同意了!

当然,秦宜禄发动这场兵变的初衷本来只是为了一个卫将军的官职而已,现在也算是得偿所愿。

如此一来他在名义上拥有了对京师及周边所有地区的一个领导权,收编军队要容易得多,比如刚刚跟着他干了一票的射声校尉部,有了卫将军的名头,收复他们就变得很容易了,因为名义上北军五校就是要归卫将军管的么。

虽然,大骠车卫理论上来说都能管得着,卫将军名义上还在大将军和车骑将军之下,不过何进、何苗,在军中的威望凭什么跟他比呢?

更重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