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收张辽(1 / 2)
“末将吕布(小人张辽),参见郡将。
军阵之外,吕布、张辽、与麴义见秦宜禄来了,麴义十分自然地就站在了秦宜禄的身边对他进行贴身的保护,而吕布和张辽则是翻身下马,朝他行了个礼。
秦宜禄自然是连忙将两个人扶起,笑着道:“奉先兄,你我之间就不必如此了吧?这一次,却是还真要多谢你送来的这份大礼了,若非是你深入虎穴,诱敌深入,我又何来这次大胜?刚才在城楼之上观战的时候就看到奉先兄的无双之姿了,一别近年,奉先兄却是愈发的悍勇了啊,只怕项王复生,也不过如此了吧?”
吕布闻言笑呵呵地道:“壮节说笑了,我哪里能跟项王去比?”
那,这吕布相比于魏续就确实是有点不太会做人了。
让他不用多礼,他还真不多了,居然真的就不叫秦宜禄一声郡将,而称呼他的表字了。
当然,眼下这个时候,秦宜禄肯定不会挑这吕布的礼就是了。
又与他寒暄了几句,这才转而问张辽道:“你就是张辽?我听说此战你居功甚伟?”
张辽闻言谦虚地道:“也谈不上什么居功甚伟,不过是恰逢其会,恰好认识一些小路而已,此事既然赶上了,自不敢污了先祖名讳。”
“令先祖是?”
“先祖聂壹,后人不孝,为避祸而改姓了张。”
“原来是忠义之后,失敬,失敬,那小兄弟今日之此举,当真可谓孝之大矣了,令祖知你事迹,九泉之下也一定会欣喜的。”
聂壹就是大名鼎鼎的马邑之谋的主谋了。
所谓马邑之谋,也就是著名的汉匈百年战争的开端,汉武帝刘彻决心不再和亲想与匈奴人开战,当时雁门郡的豪商聂壹仗着与匈奴熟悉,便使了个计策,想要把匈奴主力勾引到马邑聚而歼之,为了配合这个战略,汉武帝足足派出了三十万的汉军。
可惜事不密,匈奴人凑巧在行军的路上抓了一个汉军的尉史,一个升斗小吏,却将汉军的谋划全盘托出,以至于功亏一篑,不过这汉武帝的战略意图也彻底的暴露,从此以后和匈奴正式开战了,因此这马邑之谋虽然没成功,但这事儿的名气倒是很大,可以说是两汉时最有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了。
这聂壹本就是边境的豪商,他了解匈奴,匈奴人自然也了解他,那自然是要对他们家赶尽杀绝的么,所以这聂家从此改姓为张,倒也合情合理。
如今这张辽再行此谋划,倒也确实是和那聂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颇有些重振家族荣光的意思了,这张辽虽然不是什么累世两千石,但凭着这一手异曲同工,谁又能说他不是名门之后呢?
而张辽的大名,现代人又有几个没听过的呢?如此人才,自然是不可能放过的。
秦宜禄笑着道:“既已经重振家声,那以后,你是打算改回祖姓姓聂呢?还是依旧姓张?我是该叫你聂辽还是张辽?”
张辽闻言不好意思地挠着头笑着道:“姓了十几年的张了,突然改姓,好像还真有点不习惯,要不还是姓张吧。”
“哈哈哈,也好,张辽这两个字我听着也更亲近一些,我看你还没加冠?多大了?”
“过了年,就十四了。”
“英雄出少年啊!”
想了想道:“毋庸讳言,此战你功劳不小,重振家声是肯定的了,从今以后,你也可以自称是名门了,然而真要说在你身上落实什么好处,恐怕难了,毕竟你还没有加冠,总不可能真举你做孝廉,至于那童子郎,实不相瞒,我也没能力去举,你恐怕也不太够资格,当然,钱财赏赐什么的我自是少不了你的,可有关于你的未来前程,却不知你是如何想的呢?”
张辽倒也知趣,闻言连忙道:“辽不过一少年稚童,此前只想着此次能若能重振家声,高慰先祖在天之灵,舍了这条性命便是,却不想居然还真活了下来,我又哪里会有什么想法?全凭郡将做主便是。”
“嗯。”秦宜禄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年岁太小,是个问题啊,可曾学过经义?”
“不曾。”
“不学经,难明理,这大汉的天下恐怕还真难有你的一席之地,你还年轻,未来的路还长,若是让我来给你建议,这功劳名声不妨且先记在你的头上,且先做个学生,好好地去学一学经义,至少等将来你加冠之后,再走上仕途,凭今日之功劳,想来无论是谁做你的郡君,也不可能少了你个孝廉吧?不知你意下如何?”
张辽连忙道:“能学经书,自然也是极好的,只是小人自小在雁门长大,又常年耽误在这货殖之事上,毫无基础,更无人脉,就算是想去学经,一时也还真不知应去找谁,还请郡将大人为小人指一条明路?”
秦宜禄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道:“凭你今日这份功劳,想学经的话,天下人谁不争着要收你做弟子呢?你若是将来想做个清谈的名士,就去拜汝南袁氏或去颍川拜访颍川书院,我自会给你一封荐书,只不过……你毕竟也是边郡之人,这条路,走得恐怕要难一些。”
张辽一听他这么说,心知这秦宜禄心里压根就不想把自己介绍过去,连忙道:“清谈名士这条路,恐怕还真不适合我,正如郡将所说,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