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风云就此动(1 / 2)

加入书签

在鞑靼反应过来之前,郑凯的目标是扫荡马甲符800里地靠近边关这一侧,越往前草原深处扫荡,其实越容易碰上中大型部落。

这些才算是鞑靼人的主力部落。

越是靠近边关的反而是中小部落为主,这是部落实力决定谁能占据更丰美草原的。

从300里开始,就只能选择只要马匹,其他牛羊一律不要了。

因为牛羊这一类要赶回来花费的时间太长,完全已经不合算了。

马匹的话,换成还能在两三天内赶回关内。

大明在建国以后,就开始了防秋烧草的政策,不过这还主要看边关人员的自觉。

有些能执行到位,有些就是敷衍敷衍装装样子了。

但从300里开始,郑凯就开始扫荡完就直接放火了。

现在已经是入秋马上就要入冬了。

放火烧秋是最好预防草原游牧部落袭击最好的方式,得不到草料补充,他们跑过来,也是人困马乏,战斗力会急速下降。

第二次出击开始,郑凯带队到达一个大型部落据悉实施此前的策略之后,粗略估算了马匹的数量,就留下了一半的人。

让刘劲松带着这一半的人,天明就要把马匹赶回来,其他牛羊就不需要了。

金银财货,可以让马匹携带,完事直接一把火,全部烧干净。

这是严令了。

刘劲松等留下的几个小队长,表示会执行到位。

随后郑凯又继续带队清扫另外一个部落,同样如此操作。

这一天,面对浩浩荡荡的马蹄声,那烟尘滚滚的样子,李总兵直接脸都绿了。

这要是鞑靼的报复说来就来了,也不科学。

不过还是直接下令守关兵将严阵以待。

这还是郑凯打过招呼的,没打招呼,狼烟都直接开始点燃了。

等远远看到华山派那特有的劲装之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虚惊一场。

在看到那些马匹,眼睛都热了。

这次的收获更多,马匹一眼看过去就有两三万,还不知道有多少牛羊。

立马通知兵丁准备接应。

到了关口,郑凯招呼了一声,让兵丁把马匹赶回关门。

等刘劲松回来,又是两三万匹。

李总兵搓着手,还等着郑凯吩咐去接应牛羊。

不过郑凯一句话就把李总兵的兴致搞没了。

“牛羊要赶回来太远了,都直接留在原地了。现在主要就是把马匹都弄回来。”

“一匹马就意味着一个骑兵,没了马没了草料,他们先赶着牛羊来袭掠都不容易。”

李总兵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明白的,有马和无马的草原游牧部落那是两码事。

一个晚上出去白天回来,就搞回来几万匹,那已经是爆赚了,不过也是有点发愁一下子来这么多怎么好处理兑现。

哪怕是榆林这边的牛羊马贩子,也一口气吃不下这么多货。

不过,郑凯早就有安排,那些湖北的商贩,早在他们从华山出发前,就通知了。

不少有兴趣做这方面业务的,已经通过飞鸽传书已经到达了华州。

再过几日就可以到达榆林了。

在有明一代,官方也是收马匹的,价格不高,但胜在量大。

不过要过几道手续,检验合格之后,才会收入官方马场。

之后在发给各个部队。

民间的市场对于马匹的需求比官方的分散,但价格要高一些。

毕竟马匹是可以代替耕牛的,套上车子,还可以做马车,运货。

古代物流业务是离不开马匹的运输的。

茶马古道,主要就是茶叶运过去换马匹,马匹在到内陆发卖,赚的是两手差价。

华山派将军营这些小子们都是经过特训的,虽然没经过刻意的骑马训练,但是本身下盘蹲马步这些,就是为了骑马训练的。

两匹马三匹马一路换乘,三百里地还是能在一天之内跑完。

人少马多,马累了就换马。

这些开始学会飙马了之后的野小子,都恨不得飙到最高速。

这个年龄段的小子,野得很,虽然被训练得很辛苦,但彪高速的话,喊一声鬼火骚年,也是没啥问题的,不过更恰当的可能是鬼马骚年。

但最后,郑凯看了一下马群赶回来的状态,考虑一下,当时考虑清扫800里,还是有点托大了。

人能受得了,马受不了,800里还是太远了,不靠谱。

立刻调整了策略,边关400里清扫就可以了。

不少鬼马少年,彪得太high直接把自己飚飞出去的不少,要不是金雁功练得勤快,大部分都小有所成,直接就被踩成烂泥了。

不过也有不少受伤的。直接被留下养伤,回头一并送回华山派。

还有最后的一百里。

400里。

已经是郑凯作为这次行动的最后一站了。

之后就要换地方了。

换个关隘,继续搞一遍。

商队可以到时候,直接在继续到目的地,合作交易。

接下来的三天,关内又陆续进场了十来万匹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