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5章 李贺与蒸汽机(第二卷)(1 / 2)

加入书签

整个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霍子玉都在练兵。

由于新式武器造的并不多,所以霍子玉早期只是着令田正、郝玼等人练习火枪战术,对于德宗等人乐观地认为可以裁撤掉的陌刀队,霍子玉也并不认可,毕竟目前火器还有不少短板,还远没到可以淘汰陌刀队的地步。

要知道,哪怕到了后世的抗战时期,我军依然在和日军频繁发生白刃战,完全丢掉陌刀等冷兵杀器,一旦有意外或者弹药匮乏的情况,那将是一边倒的被屠,必须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至于骑兵,火器就更没有到可以在马上操作杀敌的地步,但随着年底火枪被大批造出来后,骑兵带枪作战也被加入了训练之中,由于霍子玉也不是军迷,所以对此类战术可谓一窍不通,在试验过发现马上颠簸,不适合奔跑中带枪瞄准作战,所以众人只是暂时训练骑兵带枪作战,刚到目的地,要做到下马即能迅速集结火枪方阵,仅此而已。

但饶是如此,包括霍子玉、王建、李愬、野诗良辅在内的所有人都明白,这玩意绝对是未来的核心杀器,毕竟子弹可比弓箭方便携带多了!

虽然贞元十三年波澜壮阔,但要说最闪耀的明星,还是李贺。

首先,在李贺的启发下,顾况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

随后,在顾况将成果带到宣平坊展示时,不懂机械的霍子玉,仅仅靠着后世初中学过和大学听过的概念,提出了气缸与活塞装置的想法,让顾况大为震动,当即开始了机械设计。

但就在他自言自语苦思冥想的时候,一旁仅仅业余读过几本顾况与贾筹著作的李贺,直接提出了将蒸汽装置与工作机分离、然后依靠摇杆在压力作用下推动蒸汽装置的活塞运动做功,这让顾况大为震撼,连忙请教。

李贺直言其实际原理十分简单,乃是水蒸气凝结,体积变小,使气缸变为真空,大气压力将推动活塞做功,然后循环往复。

此番言论,不仅让顾况如梦初醒,也让霍子玉汗颜自己已经将初中物理都忘的干干净净,心内不禁更欣赏李贺!

后来,由于韩愈也要去山西,因此师徒跟随顾况前往山西,配合贾琳、贾筹,在当年十月完成了新式蒸汽机的改造发明,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台大气活塞式蒸汽机正式诞生,这立刻在山西的矿山矿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举将矿井作业效率提高了近十倍!极大地支援了山西矿产生产!

这件事随后在整个大唐引起了巨大轰动,德宗下诏给年仅6岁的李贺封了男爵,但尽管如此,李贺对结果还是不满意,回来就向霍子玉介绍了比热理论,提出了蒸汽机存在的效率缺陷:每一冲程都要用冷水将气缸冷却一次,从而消耗了大量热能,浪费了大部分蒸汽的能量。

霍子玉听完一脑门子汗,好家伙,我就是个理科白痴啊,充其量也就是在后世听过一些理论,仅仅是把许多物理和数学的东西当历史背诵了而已,你这小天才跟我讲的,已经有点超纲了!

但霍子玉虽然不太懂,但是也能顺着李贺的思路想明白,于是顺嘴询问道:“那么蒸汽液化能不能放在气缸外进行呢?”

李贺闻言思忖道:“是呢,不仅如此,如果能在气缸外加绝热套或者其他方法能加热气缸就好了。”

“不着急哈,慢慢想,长吉,你这一年时间,就解决了困扰顾老爷子三十年的问题,不仅解决了,还造出了有那么大作用的蒸汽机,已经很厉害了!”

“嘿嘿嘿,四叔,您能不能帮我跟师傅求求情,让我能上午学诗文,下午和晚上都研究蒸汽机呀?”

“下午研究倒是可以,但是晚上熬夜研究可不太好呀,你才6岁,正是需要好好休息、长身体的时候!”

“嘻嘻,好,那就早上练武,上午学诗文,下午研究蒸汽机,晚上早睡可以吧?”李贺乖巧地说道。

霍子玉超喜爱这个聪明机灵又可爱的孩子,听他都说到这样了,哪有不听他的道理,于是就答应了,说完就径直找韩愈说了这事。

韩愈本来一直觉得研究蒸汽机这类东西属于奇巧淫技,但在亲眼看到蒸汽机的作用后,大为震撼,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旧观念,认同了霍子玉等人“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因此霍子玉提出了李贺的想法后,便得到了韩愈的认可,为了保障仅有的上午学习效果,韩愈甚至决定整个上午都亲自带李贺学习。

李贺也是不负所望,在两个月后,便提出了分离冷凝器蒸汽机的制作构想,随后在贞元十四年春末,顾况宣布研制成功。

没人想到的是,李贺随后又提出蒸汽机热效率低的弊端在于其传动装置,因为活塞只能做往复直线运动,而霍子玉刚好知道后世的传动装置似乎有齿轮,于是提出能不能发明一种齿轮联动装置?

天才就是天才,李贺由于早期在马车和水车上见过类似的齿轮装置,于是立刻便画出了草图,甚至随即进一步提出,还可以在轮轴上加一个飞轮,使得轮轴圆周运动更均匀。

就这样,在贞元十四年的八月,集山西全省之力,造出了更新式的蒸汽机!

眼见蒸汽机的研究日新月异,德宗为新式蒸汽机命名“新唐”,同时由工部与东林组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