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3)
曦城在嘉峪关中心,往东边的官道走便是沧阳,但两人显然没有在沧阳留驻的打算。
一个急着回去看热闹,一个急着回去复仇。
但考虑到现下是要入秋了,路过沧阳时曲淮礼让人给蒋离挑了几件保暖的朱色衣裙。
她没有收。
蒋离看着娘亲留下的朱色外袍,跳下马车跑去买了几件湖蓝色的长袍,把自己扮成一个俏生生的书生样才松了口气。
衣裙多有不便,往后她需要做的事只多不少,现下应当提前注意一些。
踏过水坝才算完全离开嘉峪关,但就在两人离开曦城的那天开始,不知怎么的一直没有停雨。
也因着这样的天气,行路艰难,车夫便减缓了行驶的速度,一连走了半月才行至嘉峪关边界。
车帘外的风不断渗入,消散在车内的暖炉边上。
蒋离靠在窗边,默声看着雨丝,难得防空自己的思绪,曲淮礼翻阅案册的声音和落雨的敲打声传入耳中,她眯着眼有一下没一下地陷入混沌中。
直到藏在雨声中的隐约哀喊忽地响起,蒋离瞬间恢复清明。
马车此时也正好停了下来。
“何事?”曲淮礼放下案册,率先开口。
马车外偶尔响起凌乱的敲打声,蒋离掀开帘子往外看,正好看见一位衣衫褴褛的消瘦老人扶着马车,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车壁。
“公子,附近聚集大量流民,是否……”
曲淮礼摇头:“让轻流去了解流民聚集的原因,继续赶路。”
“是。”
蒋离放下车帘,心里隐隐有不好的预感。
果不其然,没过一会,马车再次停下。
曲淮礼没等车夫开口,便起身掀起车帘跃下马车,蒋离紧随其后。
“这…”
嘉峪关地势陡峭,山体高矮不一,常年少雨干旱,原本早些年兴修水坝也只是考虑了一些气候的原因。
这里光是每年祈雨的百姓数不胜数,因此修建的雨神祠堂也是香火不断,甚至曦城还有每年一度的祈雨节,只不过今年因为瘟疫的情况而搁置了。
雨,对于嘉峪关而言是不可多得,又让人满心期盼的福报。
只是不知今年为何接连下雨,自蒋离自己来到嘉峪关这段时间下的雨,都比得上京城春时的雨季。
而嘉峪关抗旱却不抗洪,毕竟就是谁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一个以干旱出名的地方会被洪水淹没。
祈求雨神降临的地方被洪水淹没,往后他们的信仰还能一如既往吗?
蒋离看着前方地势稍低的水路,暗黄的水面上漂浮着凌乱的衣物和未名的尸体。
侥幸逃出的百姓一朝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民,尚有余力的结伴步行至最近的沧阳,染了病的皆横在离洪水不远处的陡坡上奄奄一息。
天灾难挡,但也不至于无常到此地步。
除非内里含有人祸。
“水坝泄露了。”曲淮礼看着不远处划着船搭救溺水的零落几个青年,对候在一旁的车夫道:
“让沧阳派一支军队来,记得购置些物资”。
“是。”
马车离开后,在一旁观察了好一会的流民才缓缓靠上前,隔着一段距离通通跪在了地上。
蒋离从未见过这般景象,她欲要扶人,却被曲淮礼拦住。
“有些人染了病,先不要靠近。”曲淮礼让卫茵把多余的干粮分了出去,待流民起身收下后,继而看向最前方的青年,再度开口:
“你们是哪里的人?”
蒋离这才注意到在一众妇孺中,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格外突出。
“在下是华裕书院的学生,名唤林启。
游学至此偶遇山洪,实在是看不得百姓受苦,便自发组织了临时小队救下无家可归的淮安百姓。”
林启的话刚落,蒋离便知道为何这群流民中没有青壮年了。
淮安是嘉峪关最小的城池,却也是连接嘉峪关和内陆的重要交通口之一。
但也因为交通的原因,淮安的人口并不多,留在里面的皆是老弱妇孺,年轻人壮年都会跟随着往来的车队去外往外地,有的学成归来落叶归根,有的却永远留在外面。
不过,华裕书院她倒是没有听说过。
似是看清了蒋离脸上的困惑,林启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
“哦,华裕书院是秦时的一间小书院,虽然比不上京城的清和书院,但在秦时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
秦时紧靠京城,林启一人游学至此,当真是见过了不少人生百态了,竟还能保持良善之心,帮助被洪水冲刷的淮安百姓。
“华裕书院大多是供寒门学子学习的地方,像朝中的士大夫启大人便是出身于此。”
一旁的曲淮礼低声补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