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安慰(1 / 2)

加入书签

江浸月想得正投入,勉强给了花辞一个反应。

也歪了歪头,眼神示意“准奏”。

想象中的惊喜反应并未出现,花辞没意识到自己有些沮丧。

但他处于劣势,此时也没资格挑剔。

“白尚书最近想要兴办一所学堂,专门收些……”花辞琢磨了一下措辞,“需要帮助的孩子。一旦入学,就不用担心生活上的问题了……”

花辞滔滔不绝地说着,江浸月面无表情地听着。

她算是听明白了,这个所谓的学堂,和江妩之前兴办的那些,不能说是毫不相干,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江妩的学堂自她“出门散心”之后,就由朝廷接手。

从前的先生随之告老还乡,于是朝廷分拨资金,招揽贤士,大有扩大规模之势。

然而之后不久饥荒肆虐,温饱都无法得到保证的人们把孩子留在家里扒树皮挖野菜,上学的人越来越少,学堂自然而然地彻底关门大吉了。

江浸月猜得没错,白灼就是想要笼络民心。

如果说仲夏的白灼是在无形中收买人心,那入秋后的白灼就把收买计划放在了明面上。

可惜江浸月久居白府深院,外边的天变成什么样,她一概不知。

他们大肆宣扬自己的种植计划,不停分发粮食赈济灾民,不过他们都是打着皇家垂怜百姓的名义。

可大家心里都清楚,朝廷早已放任百姓自生自灭,白灼此举居心叵测野心勃勃。

各大世家不缺地,但可不是想种就能种。

没有人知道,白灼优质的粮食种子从何而来。

百姓知道白灼醉翁之意不在酒,可在饥饿面前,他们无力叫板。

饥荒潮并未过去,白灼此时光复学堂的目的显而易见。

江妩收养孤残,赡养鳏寡,可这些对平常百姓来说,都事不关己。

孩子是希望,是他们的命根,是他们终其一生都愿意无条件牺牲的。

如果说办医馆让江妩走进百姓眼中,那么办学堂,就让她走进百姓心中。

白灼此举,完全就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空手套白狼。

皇家威望摇摇欲坠,世家宛如群狼环伺,盯紧一块肥肉。

而白家看似远离争夺漩涡,实则已经在无形中获得众多支持力量,一步步将他推向胜利的王座。

白家在民间的诚信度已经到了其他世家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两三年间,大家都发现,白家从来不说假话空话漂亮话,而是实打实的许诺和承诺。

花辞总结陈词,“霈霈年纪正合适,如果你……如果刘大娘和霈霈愿意的话,我可以帮忙。”

但让江浸月不明白的是,花辞大可以在刘大娘向她求助时就提出学堂的事,再借由刘大娘的嘴广而告之。

这样一来,白家威望又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如今,花辞这样私下以问询江浸月的方式对她说,搞得好像决定权在她手上似的。

难道这是一种新型的试探?

不会,江浸月自信,花辞不会在这段时间内挖到她和尹府有关的信息。

对刘大娘和霈霈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

但如果前提是让江浸月做决定,她就不敢接这个烫手山芋了。

江浸月对花辞微微一笑,“只要刘大娘和霈霈愿意,我自然支持。”

花辞释然,“好,那我改日问问他们。”

————

江浸月总是觉得,上天好像格外优待花辞,但凡他想做什么,过程不会太坎坷,结果总能尽如人意。

那日回去后没过几天,花辞就欢天喜地地跑来找江浸月,“和颜,刘大娘同意了,她也同意过两天让我们把霈霈接过来。”

“把霈霈接过来?”江浸月疑惑。

“嗯,对。”

“为什么要把他接过来?”

“啊……”花辞这才想起来他们并未探讨过这个问题,“忘了给你说了,那天回来之后我就去找乔伯,跟他描述了一下霈霈的病症,他的意思,是见到人之后才好下结论。”

乔伯就是白府的家医,江浸月接连几天去找他,都被告知他出门寻药未归。

没想到花辞先行一步,江浸月很是感激。

只不过,听这意思……

江浸月轻轻皱眉,“不太好是吗?”

花辞抿了抿唇,“乔伯说见了人之后才好判断,我跟他说完之后,他说先去采些药备着,过两天等他回来,他会来看看霈霈。”

江浸月点点头,“白尚书同意吗?”

花辞不明白怎么突然扯到了白灼,“他要同意什么?”

“把霈霈带到府中,他同意吗?”

“啊,”花辞没想到她在担心这个,“白尚书人很好的,你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