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盛世遇李白(本篇完结)(2 / 4)

加入书签

变生肘腋。他身兼四道节度使、镇守江陵的弟弟永王李璘,不但没有以赴协助哥哥平乱,反而后院起火,趁乱起兵并在江南称帝,公然与自己哥哥分庭抗礼。李璘到江陵后,他景慕李白的声名,并想借助李白的威名大造声势,遂三次以重礼相邀,请他参加幕府。而此时为了躲避安禄山叛军,东躲西藏的李白,面对永王的诱惑,自然见到了救星一样。宗煜看到他蠢蠢欲动的样子,不无担忧的分析:“永王乃庶子,僭越称帝,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他这是意图谋反,夫君当三思而后行才好。”李白是个懂得叛逆的人,终南捷径那场叛逆,他玩得得心应手,如果别人的的叛逆是胡闹。而他规则内的不越距,绝对是创新。只是浅花迷人眼,在永王的高官厚禄彻底迷失彻底自我,他得意洋洋对宗煜说:“年少时候,我就期待有朝一日能成为像管仲和晏婴那样的杰出宰相,辅佐天子,使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那些年济世之才的我,在翰林院也只是被询问一些朝政大事,起草一些重大诏书仅此而已。如今永王厚爱,机会千载难逢,我决定拼搏一把,确保为你以后荣华无忧。”宗煜还是担心的摇摇头道:“答应我低调行事,若日后有个变故,方能通融。”面对妻子的担忧,被眼前高官厚禄蒙蔽的李白,自然听不进去任何忠言逆耳,迫不及待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白最擅长的就是写诗,这也是永王重用他的原因,借他的诗摇旗呐喊,就如当年玄宗诏李白入京一样的理。他以为自己因祸得福,实则祸从口出,后来淮南节度使高适与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江东节度使韦陟奉命于安陆(今湖北安陆)结盟誓师,共同讨伐永王李璘,大获全胜生擒永王,也抓住倒霉鬼李白。如果说他能为平叛出力的话,写战地鼓劲加油的“口号诗”就是他的最大优势和最大贡献。《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是他卷入李璘谋反案的直接证据。

此时高府、宗煜泪眼婆娑,髙适一副无能为力的样子对宗煜说:“如今陛下盛怒,若有求情的,当一并诛之,嫂夫人不如去求求郭大将军,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这老油条很快把皮球踢给了郭子仪。宗府内愁云密布,亲自去求髙适放过李白的宗煜无功而返,她禁不住大骂髙适寡情薄意。端坐庭上,眼泪止不住,烦乱中想不到该求助何人?后来还是家人提醒,她想到了郭子仪。半夜三更来到郭府门口长跪不起,郭子仪赶紧出门扶起她,后来郭子仪来到肃宗面前求情,并以放弃官位相换,求肃宗留他老命一条。当年天下大乱之后,四海诸侯并起,名义上想平乱,实则就是想推翻李家王朝,自己君临天下。虽然帝王是高危职业,可架不住荣华富贵,天下美女的诱惑,所以哪怕争个你死我活,得到这一筹码,也死而无憾。当时的大唐战场是血流成河,老百姓饿殍遍野,家家户户门前挂白幡。千钧一发之际,郭子仪力挽狂澜,用了近九年时间平定叛乱,扶唐王室大厦之将倾。所以肃宗对于他是有求必应的,最后经过郭子仪、宗氏等人多方营救,他死罪以免但活罪难逃——流放夜郎。这一路南下,没有花团锦簇,一路烟雨茫茫,北风呼啸,猿声不住哀鸣,想想瘴戾之地危险重重,未来生死渺茫,他一筹莫展。幸而流放第二年(公元759年)还未到达夜郎,行至四川白帝城时,肃宗册立广平王李俶为太子,看着天下大旱而宣布大赦。李白正好亦在赦免之内,他遇赦后,心情格外愉快,得以死里逃生,谁人不洋洋自得。奋笔疾书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说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实则走了一年多。

世事如棋局,人生机遇似海上波浪,无法言尽心中悲喜,盛世与繁华,最终都会随风散去。蹉跎了似雪白云、辜负了花前月下、只留下了这一缕隔世寒凉,注定忘不掉的繁华昨天、只因经不起平淡的流年。回到家中、见到宗煜他老泪纵横道:“曾经我没有听你的肺腑之言,轻易投奔永王,到了现在,我还在恨自己,为什么当初不听你话,离你而去呢?宗煜此时也也看清楚了,他真的并非良配,于时安排好家事,拜并师李林甫之女李腾空的门下,自此她潜心“道仙之术”。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后来寄养在南陵五松山荀妈妈家中的一双儿女,逐渐到了婚配年龄,沦为庶民的二人,女儿平阳嫁给一位朴实的农民,小儿伯禽娶农家姑娘,一双儿女着老实巴交的佃农处安家,小儿子不见踪迹,孩子们的境况甚为凄凉。或许渡劫而来的人,注定在人间不介入任何人的因果,哪怕是自己的亲生孩儿。亦如佛祖、哪怕父亲净饭王,他也不曾出手相救,看透便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话说安史之乱前因,杨国忠数十年如一日骄奢淫逸,鱼肉乡里,百姓苦不堪言。李隆基不闻不问,他耳不聋眼不瞎,心里自然清楚的很。然而五十多岁的李隆基经过前半生的励精图治,后半生大约想歇菜。这种功成名就的人物,在进入老年年的时候常常会失落,君王的使命感满足之后,想来时日无多,回首自己前半生幻灭感充斥着全身吧,不如及时行乐。他就想抓住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