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北宋逢范仲淹(完结篇)(3 / 4)

加入书签

现自己的梦想,他大刀阔斧在大宋的世界里挥汗如雨。儿女们在这种家庭环境里,个个纯仁、纯粹、纯礼,相处融洽其乐融融,这与范大人以身作则,及俩夫人和睦相处的家庭圆满都有直接关系。

后来的范大人成为一个工作狂,他十分耿直刚阿,觉得一个官吏能做到“忍穷”,可免一人一家之祸;如果所有官吏都能“忍穷”,则可以免除政权颠覆之祸。范大人一生致力于“忍穷”,他以自己的清廉为目标,自律为代价,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百姓的命运紧紧融为一体。如少时所愿,成了为良相后,因为品级俸禄自然丰厚(当时包拯的俸禄换化成人民币年薪大约是六百多万,可见大宋有多优待文官)范大人更是居包大人之上,可他生活却依旧清苦。为了让穷人家的孩子有书可念,他几乎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去,并为寒门学子专门买了一些田地,称之为“义田”,种出来的粮食除了学生食用,剩下的卖钱,全部银两都用来供他们读书。《宋史》记载,范纯仁“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任职西京留职御史台时,司马光也在洛阳谪居著述,两人“皆好客而家贫,相约为真率会,脱粟一饭,酒数行,洛中以为胜事”。

这世间没有所谓的好人坏人 ,一个人失势的时候群起攻之;所谓墙倒众人推。可你春风得意时;身边都是拥护者 ,所谓众星捧月。大人此时青云直上,前途不可估量,拍须溜马之辈自然不在话下。招待宾朋便是粗茶淡饭,几杯米酒把撤,洛阳城里的官僚依旧能以参加范大人的聚会;当作一件极其荣幸;值得四处炫耀的广而告之。大人不但以身作则,而且教育子孙:“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中有这样的记载:其子范正平小时候学习勤奋刻苦,穿的用的和贫苦人家的孩子相差无几,与普通人家孩子一样步行至离城二十里的果林寺读书,而且风雨无阻,低调到谁也看不出他是当朝宰相家的贵公子。那年母亲去世,想在老家苏州买几块地盖房子,并安葬母亲。领着风水先生转了一圈后,先生指着一块地告诉他:“这块地是上等的宝地,绝佳的风水,一旦在这里置办宅院,将来必定世代出卿相。”范大人看着风水先生笑了笑:“要是真如先生所言,这块风水宝地我范某绝不能独享,独乐不如众乐乐,那就拿这块地来盖学堂吧,让苏州学子千秋万代都能享受这块宝地。”说干就干,范大人买下这块地便捐了出去,建成了苏州书院,为大宋培养治国良才,这所书院为江南地区,培养出了四百个进士,八十几个状元。而后他领着风水先生去看安葬母亲的那块地,风水先生四下观望一会儿,皱皱眉头欲言又止。大人看出先生表情蹊跷,便问:“大师这块地有何不妥?但说无妨。”先生道:“大人您的为人在下着实敬佩,直说吧、这是一块绝户地,安葬至此的先人将后继无人,再无子孙延续香火,望大人三思而行。”范大人沉思许久道:“我还是想买下这块地,如果真的后继无人,那么就让我范某一个人承担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罪名吧。”再三斟酌后他还是买下了那块绝户地,虽然是绝户地,范大人家族依然薪火旺盛几百年。他的四个儿子,个个出人头地,都做了朝廷的肱股之臣,还有一个官至当朝宰相,为大宋的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范氏家族更是在大人厚德载物的庇护之下,繁盛了八百多年,有70多个子孙位列公卿、尚书等高位。苏轼称其为“盖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回忆前半生,诸多感慨上心头,风暖蝉鸣,槐荫下一壶清茶,散漫的心事随思绪漫延无边。大人沏茶的一刻,抬头看着不远处的那片桃林,过去和现在的记忆重叠,偶然涌上心头,韶华易逝;红颜不再;岁月倥偬,白云深处,秋意渐浓,一叶落知天下秋,执手今生已惘然,一场绝美华章就此罢演。耳畔响起女孩子轻喃细语,牵动记忆里刻某种骨相思,握不住、剪不掉、无处躲藏、最终化成了丝丝寂寥入住心上。那碧水中曾经女孩的倩影,身着薄衫,经历着最后的瑟瑟,在夏色暮晚时分;于大人的世界里黯然退场。那年少年执笔画前程,上天或许感动于心怀天下,让他一举高中,他仗义执言并不怕得罪人,刘娥执政的时候,他上书要求还政于仁宗,郭皇后犯错后他极力反对废后,而皇帝想立张将军的女儿为后时,他与包拯寇准誓死不让。曹皇后是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当年押解李煜北上的便是这位仁兄。据说他孙女生得那是丑陋无比,只要娘家根基硬,丑也是皇后命,这一点无可否认,虽然有些人出生就做牛做马,可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话说;这宋仁宗确实有点怂,想娶个自己中意的皇后,群臣反对,想封老丈人(张贵妃的伯父)为侯爷,又被包拯喷了一脸吐沫星子,自己找个拐角偷偷擦掉也就罢了,老丈人硬是没封成。像包拯范仲淹这类忠贞不渝之士,这种心怀天下的忠肝义胆之士,老百姓对他们来说才是意义重大,在家国天下面前皇帝不过是根草,所以天下人民的心里敬重他们,因为他们悲天悯人的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圣格局,都使自己善始善终,且名垂千古,并蒙阴子孙几百年。

再一次江南春汛,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