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故人(3 / 4)

加入书签

禁之事,此事也在我职责之内,为情为义,为职为责,女儿都要去做。”

“是我沈家的好姑娘!”沈毅又是欣慰自豪又是慨叹。

他的女儿他清楚,沈毅自觉无愧沈家无愧天下百姓,却独独愧对沈凌。每每想起沈凌十四离家,他总会心疼,可到了今日,他却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沈凌令他骄傲。

“这玉佩是阿爹与傅相的信物,便由阿爹收回吧。兜兜转转二十余年,最终又回到阿爹手上,傅相泉下有知,也定会高兴。”沈凌轻笑,“腊月此刻还在雾天阁,阿爹可要去看看?”

“人不会跑,今日已晚,等明日吧。”沈毅长叹一声,轻轻摇头,末了自嘲笑了笑,“说起来还有些惭愧,故人之后,爹竟还有些近乡情怯。”

“阿爹重情义,对傅相之事耿耿于怀多年,种种情绪皆是情理之中。阿爹既已决定,那明日女儿便去带腊月来见您。”

“好。”

“除此之外,女儿还有一物,要与父亲过目。”沈凌拿出一个小匣子递给沈毅,“这是女儿在蓬莱殿外的松树下挖到的,姑姑说阿爹一看便知。”

小匣之中,一支玉钗静静沉睡,青白簪身,并未太多纹饰,只尾处镶了颗珊瑚珠。在靠近珊瑚珠的地方,仔细看了才能察觉,有一道几不可见的裂纹,裂纹之下,刻着一个小小的“华”字。

华者,丽也,是光彩美丽之意。

沈华,是她姑母的名字。

看见这东西,沈毅沉默良久,他拿起钗子,对着烛火仔细看了再三,终是叹道:“阿姐一生,全在此一钗了。”

这玉钗是他母亲所赠,伴着沈华长大,又伴着她出嫁、入宫,是沈华从前最喜欢的那□□上边的裂纹,还是沈毅幼时拿着玩不小心摔的,沈毅为此又惊又怕,可沈华并未怪他,只是第二天给他编了个格外丑的辫子,让他遭人笑了半天。

沈华其实比沈毅大了约十岁,是沈毅那一辈最年长的,她嫁人那年,沈毅也还不足十岁。

记忆中的长姐明艳动人,虽是最年长的,却也是最爱玩的。家中几个兄弟都被她拾掇了个遍,一会儿给这个换件裙子,一会儿给那个编个辫子,半刻不消停,还总要带着几个小姑娘一起看热闹。

每每这时,几个小孩子不敢反抗她,对着一起被“折磨”的堂兄表弟,却总要恼羞成怒,谁笑一下就要被人追着打个痛快。

虽然贪玩,可爹娘、叔伯不在家时,也是这个长姐带着一大家子过活。又当爹又当娘,除了教书她不管,余下的都要她来,甚至沈毅一开始的剑术师傅也是沈华。

水寒庭中种着棵月桂树,枝繁叶茂,月桂在万都极难生长,沈家也就这么一棵养活的,每每到了花季,便香溢满园。便是在那树下,沈华带着沈毅走了一年又一年。

后来沈华嫁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宏元帝,几个孩子哭成一片,尤其沈毅哭得最伤心,抱着人不肯撒手。这偌大的沈府看着人多,可沈华的亲弟弟,其实也只有沈毅一个。

沈毅至今依然记得,沈华出嫁那天曾悄咪咪掀开盖头,蹲在他身前哄着人说:“小毅不哭,阿姐会回来看你的。”

年幼的沈毅并不知晓出嫁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嫁入皇家代表着什么,他只是觉得长姐要走,他下意识想要挽留。

可惜,沈华安慰人说的话,最后也没有成真,她再未回过沈府一次。

沈毅成年后再见沈华,是回朝后的宫宴上,那时的沈华变了很多,温婉贤淑,依旧美丽,却再不是他记忆中的长姐。

再后来,沈家各位弟兄一个个死于边疆,沈毅去了北境,这沈府也就彻底空了下来,只有每年年节时才能等回它的主人,过了年又会重新恢复冷清。

春去秋来,烈烈北风一年又一年吹着,吹走了沈毅的青春年少,也吹走了他记忆中最思念的人。

宏元三十五年冬,沈贵妃病逝。

人人都道宏元帝对贵妃极好,先皇后去后,只有沈贵妃最受宠,虽不是皇后,却也差不离。贵妃死后更是殊荣加身,宏元帝亲赠谥号慧娴,又以妃嫔之身皇后之礼葬入帝后陵寝,可是沈毅知道并不是如此。

慧者,聪慧也;娴者,文静也。

沈华不喜欢动脑子,也从不文静,她不喜读书,只爱舞刀弄剑,有事没事便要耍一耍,平日里捣鼓弟弟玩就是她最大的乐趣。

慧娴二字,实不配她。

如今,他们一家虽得以重逢于沈府,只是水寒庭中,月桂树早已枯死,也再没有为他编辫子的长姐了。

沈毅轻闭双眼舒了口气,将玉钗放回匣子,“蒲若可还有说什么?”

沈凌侧过眸光望向堂外,一棵枯树立于庭中,“姑母走前曾说,她想看花了。”

“好。”沈毅哑了声。

距离回兰王子来只剩一日,朝廷忙着迎人,第二日早朝,礼部几个大臣又一次吵起来,这回连带着鸿胪寺的也一起加入战局,没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