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红薯饴糖(1 / 2)

加入书签

这个时候的工匠师傅都十分尽心,许杏在家等了几日,收了两三百斤红薯的时候,石匠领着学徒和儿子上门了。把石碾安在东厢房和东堂屋之间的空地上,他们又帮着调试了一下,确认好用了才离开。许杏又看了看附赠的石头臼子和捣捶,发现都打磨得很圆润,只要洗刷一下就都能用了。

之前许杏经常往镇上跑,村里人也有好奇打听的,听说她做东西卖钱,都觉得是小孩子小打小闹,要是真的挣钱,怎么她家红薯大部分都是找贩子来拉走的呢?现在里正在村里宣布了,多数人家也都是将信将疑的,只有几户急着用钱又舍不得卖麦子的人家来找许杏卖红薯。

许杏说话算话,大秤往门口一支,谁来都过秤,接着就给铜钱,很是出人意料。

还不等观望的人家下定决心,石匠上门了,这碾子一装,大家就知道了,许杏做这个买卖不是开玩笑的。也有心思活络的,想打听许杏的法子,可是许杏毕竟不是本村长大,跟大家伙都不熟,赵氏倒是嘴巴敞,可她压根就不知道,至于金氏和长青,大家都知道糊弄不了。

一文钱两斤的价格不高,但是算是个合理的市场价,很快许杏就收了五百斤。她也不耽搁,收了红薯就开始加工。有了石碾,这效率提高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切碎的红薯经过反复碾压,淀粉水顺着石碾的边往下流,可比许杏自己拿手苦呵呵的揉搓的时候强多了。因为工具好了,红薯渣滓里头几乎存不下什么淀粉,她也不打算留着渣滓去酿酒了,干脆直接用红薯来酿。

先是取了三百斤红薯,分批次的切碎蒸煮,然后用碾碾开,拌上酒曲封在坛子里发酵,再拿两百斤加工淀粉。这次洗出来的红薯渣滓,许杏只送了一部分给范氏:“大姑,这个渣滓没发酵过,直接喂猪不能喂多,不然猪也要肚子疼的,搀着些旁的给猪吃。现在天热,也放不住,我家还留下些就直接堆肥了。”

范氏是听劝的,笑嘻嘻的说:“你明白得可真多,我晓得了,就是别不舍得东西呗,这渣滓,该扔也得扔。你放心吧,我听你的话。”

许杏觉得一定程度上说,范氏和金氏都是聪明人,只要是对她们有利的事情,她们都会去做,跟这样的人相处,坏处是她们总想从你这儿得到点儿什么,好处却是她们从不拖后腿。她并不十分介意,见范氏听明白了,就回家把剩下的渣滓倒进了后院堆肥的土堆里。

现在天气正热,四个大坛子放在红薯窖子里,估计用不了二十天也能发酵好。而这四十多斤淀粉就更是干得快,两天就都好了。许杏咬咬牙,冒着高温,做了十斤粉条,感觉有些要中暑了,就没再弄。等了两天粉条干透就送去了镇上。

“范大哥,这条路我已经很熟了,而且现在天长,太阳那么亮,也没什么不安全的,你不用跟着来。”许杏本来是打算自己去的,可是长青还是跟了过来。因为学堂放假,他也不拿书本,就真的是陪伴许杏。

长青擦擦额角的汗水,道:“有些不放心你是一方面,我对这些也颇有兴趣,民生稼穑,处处都是学问。”

他这么说,许杏就不好多说了,高高兴兴去镇上卖货挣钱。

因为到了卖凉粉的旺季,刘老板把货全都收下,还说:“你过几日就再送些来吧,就要淀粉,趁着立秋前卖这一茬。哦,酒要是还有,尽管送来。”他已经知道这些事情其实都是许杏做的了,也不跟长青多说,直接跟许杏谈,言谈之间也不以长辈自居,算是正儿八经的业务往来的关系了。

许杏自然应承:“那行,我回去多弄,尽快给您送来。”

三十斤淀粉十斤粉条,一共卖了二百六十五文钱,扣掉红薯成本一百文,能赚一百六十五文,许杏跟长青道:“这次又能分你五十五文啦,我都给你记着帐呢。”

“托你的福。”长青笑笑,他一开始还会自己算算许杏收入几何,可是后来几次忘记了之后,他也就不太有数了,看许杏的样子,倒是颇赚了几两银子。

“唉,要是能再多赚些就好了,我就能有本钱开作坊了。”许杏很伤脑筋,“这银子啊,是越没有银子的人越难赚,越有银子的人就越好赚。”

虽说有些绕口,可是长青很难得的听懂了她的意思,不由道:“你每每说些感慨之语,仔细品来,倒都是至理名言。”

“那可说不上。”许杏连忙摆手,“不过是一般的规律罢了。”马太效应嘛,就是这样的,穷人怎么都发不了,富人凭资本就能财源滚滚。

回到家里,金氏正等着他们:“你们走了之后,有两家来卖红薯的,我拿家里的钱给垫上了,收了一百斤。”

许杏立刻就从口袋里掏钱数钱,先把这钱还上,然后才说:“奶奶,我想要几斤麦子,这不是想做糖嘛,得生麦芽。”

金氏就问:“那你要几斤?”并不反对。

“要个五六斤吧,做做试试。”许杏说。

“那你去称吧,给我十文钱便是。”金氏公事公办,并不肯白送给她。

许杏觉得这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