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2. 第22章 十更合一 方县之乱+占领+……(3 / 18)

加入书签

也没能轻松多少。

毕竟流民终究是成不了大气候的,等灾情一过,总有处置的办法。而真正的麻烦,却是根本不是胡大人这样的边缘小官能够干涉的。

流民们走后不久,就陆续有东川的溃兵逃到方县,也带来了前线的消息。

东川毫无招架之力,节节败退,眼看就要退到方县来了。

消息传来,整个方县一片哗然。

其实这个结果,已经在许多人的预料之中,然而当它真正到来的这一天,所有人还是觉得难以接受。因为他们方县也是隶属于东川的,又在这交界之处,战败给东川带来的种种冲击,他们都首当其冲。

人心惶惶,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事了。

虽然方县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并不险要的小城,在大人物们指点江山的时候,会直接被略去的那种,但既然是大黎国土、王化之地,这里自然也有不少豪强宗族。

这样的豪强,放在整个大黎来看,是不入流的存在,可是在方县本地,就连胡大人这个父母官,也要多多倚仗他们,才能在这个位置上安安稳稳地坐下去。

他们的家业在这里,宗族在这里,根基也在这里,自然方县的安危,对他们来说就很重要了。

所以得了前线的消息,立刻就有人来找胡大人商议,要如何应对。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就方县这几个人,打是打不过的,也不可能打。连东川节度使麾下的精锐都败了,他们难道还能力挽狂澜不成

反正方县毫不起眼,不管是归属东川还是归属西川,都没什么分别。以前没有从东川得到多少好处,以后在西川也不会损失什么。外间的风云突变,与他们关系不大。

因此很快众人就决定,在西川军入城之前,遣人送上厚礼。

礼物是大家一起凑出来的,十分丰厚。虽然难免心痛,但若能换来一城的安宁,便是值得的。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胡大人和豪强之家的眼光只放在即将到来的西川军上,却忽略了另一个存在东川军。

东川军虽说是败了,虽说主力都溃散成了小股部队,但也不是方县这种城墙都只有一人高的小城可以抵抗的。

而且,正是因为前线吃了败仗,这些小股部队都不愿意再回去。这倒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打仗,更是因为时下的军法十分严峻,一般人绝对承受不起。这些士兵失了主将,无人庇护,就算回去了也是做炮灰的命,倒不如趁乱往偏僻的地方躲,看看局势再说。

但他们是败军,粮草辎重、金银珠宝乃至盔甲武器,许多都遗失在了战场和逃命的路上,实在很需要补充一番。

于是,就在某一支百人部队逃跑路线上的方县,就倒了大霉。

这支军队出现得非常突然,走得也十分迅疾,基本上没有在城内造成什么破坏,只不过顺路闯进城中最体面的那几户人家,抢走了大半的财物,特别是他们为了迎接西川军的到来而精心准备的礼物。

平心而论,这支军队破坏性不大,所作所为也很符合规矩在这个时代,军队过境的时候接受当地豪族投献的钱粮财物,是很普遍的事情,豪族们也大都乐于跟这种讲规矩的队伍打交道,至少他们花钱就能买来平安。

问题是方县的所谓豪强,也并不算富裕,顶多是小地主级别,能凑出那么多财物着实不易,现在被东川军洗劫一空,拿什么来迎西川军

而且相较于“讲规矩”的东川军,西川来的是敌军,入城之后烧杀抢掠才是常规操作,若不能及时献上金银财务买命,那后果实在是不堪设想。

谁都不愿意拿自己的命去赌,思来想去,方县的豪族们就想跑了。

越有钱有地位的人越惜命,反正皇帝都能被义军逼得逃出京城,他们暂时离开方县,也不丢人。

正好前面有一支东川军在开路,极大地降低了路上遇到危险的可能性。先跟着他们,找个安全些的地方躲着,等局势稳定了再回来,无疑是一个更加把稳的方案。

打定主意,这些土豪之家便立刻收拾好行李,带上家人伴当,准备走了。

只看这个速度,就知道他们早就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这么多行李,绝不是今天才收拾的。

这样迅速的反应,看得县衙里包括胡大人在内的一众外地来的官吏,也是目瞪口呆你问本地的自然是跟着家人走了。衙门里的差事虽好,也要有命去干不是

“大人,那咱们怎么办”眼看其他家都走了,跟着胡大人来此上任的幕僚有些心焦地问。

胡大人面色变换,迟迟拿不定主意。

他是朝廷命官,没有朝廷或者上峰的命令,随便离开自己的治所,那是大罪。兵临城下时弃城而逃,就是死罪了。

但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当下的局势那么乱,朝廷估计也腾不出手来管这种小事。西川节度使敢大张旗鼓地出兵东川,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狼子野心,不就是知道眼下的朝廷根本无力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