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59.第246章 这吴侬软语得学啊多学一门方(2 / 3)

加入书签

的宰相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只是让他们出任一方节度使;而得势的节度使反而又入朝为相。它不但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反而更加助长了中央与藩镇、中央官员与中央官员之间的斗争。升为宰相者为保相位极力勾结部分官僚、宦官。

甚至一些地方节度使,互为表里,竭力抑制出为节度使的政敌再度入朝为相;出为节度使者,则利用在地方上的权势肆意聚敛财富,买通中央一些官僚、宦官,联合某些节度使互为声势,处心积虑地想恢复失去的相位。皇帝大权旁落,又无力控制局面,致使党争愈演愈烈。整个官场成为官僚、宦官、藩镇将领的争权夺利的竞技场。因此,藩镇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矛盾就成为牛李党争的重要条件之一。

宦官集团的内部斗争是牛李党争的总后台。宦官专政是唐后期历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中唐宦官势力的膨胀,侵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于是官僚集团便与宦官集团展开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史学界把这场斗争称为“南衙北司”之争。

然而,如果把“南衙北司”之争用于安史乱后到宪宗诸朝,还有其准确真实的意义;如果再用于宪宗以后诸朝,就不太符合历史实际了。因为透过顺宗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文宗时的“甘露之变”,“南衙”官僚集团已经完全为“北司”宦官集团击败。牛李党争的两派官僚集团,已经完全依附于宫廷中宦官势力之下。

而老李现在将节度使和宦官这两个党争的不安分因素拔除之后,现在需要解决的就是庶族地主和世家门阀之间的争斗和分歧了。

李清也不关心李世民是怎么解决的,总之就是一句话,相信李哥就完了。

他又不是搞政治的高手,有那时间回家学儿食xi不好吗?

穆宗朝李世民选择让他的儿子小李治来做皇帝,结果小李治在微信电话里听到这个离谱的要求,果断开润!

润!

他和长孙皇后打了个招呼,拎着包跑到了洪武朝。

老朱当时正看电视剧呢,知道这件事儿之后也没当回事儿,便让李治在洪武朝暂时住下了。他觉得李治可能是想来串串门,根本就没想到是因为不想当皇帝而逃跑。

说来也是,想当初皇帝只有一个的时候,大家都是抢着当;而现在皇帝成了大锅饭了,人人都有,反而就没那么香了。

李世民无奈之下,只能选择让原本在肃宗朝的那个李倓过来继承帝位。

历史上追封的承天皇帝李倓,现在终于也圆了梦,如愿成为了皇帝。

分别的那天,两个李豫抱着好弟弟,哭的一塌糊涂。

代宗朝的李豫可是经历过丧弟之痛的,甚至还把弟弟追封为承天皇帝兄弟之情,可见一斑。

而建武朝的李泰也正式禅让,将皇位扔给了通过了刘禅试炼的李欣。

看着如同火烧屁股一样,带着嫡母阎婉一刻钟都不想停留的阿耶,头戴冕旒的李欣觉得可能皇位也没那么香了。

李泰卸任后的第一站,是回到贞观朝去找长孙皇后。

看着好几个月没见的大胖儿子,长孙皇后感慨良多。

这孩子竟然瘦了。

原来那个并不油腻的清爽大胖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丰神俊秀的青年。

嗯,还是仙丹教育人啊。

拜见阿娘,又去拜见姑母平阳公主后,李泰便给李治还有朱樉发了个微信,来到了洪武年的秦淮河。

“青雀啊。”朱樉十分豪迈地揽着李泰,“这皇帝当了这么多年,是不是觉得乏了?”

“确实乏了,每天劳形于案牍之间,真是没意思。”李泰伸手掸掸袖子,“以前一门心思想和大哥抢这个皇位,其实现在想一想,也是真的蠢,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哈哈哈哈,你说得对,能醒悟过来,那也是好事一桩。”朱樉搂着李泰的肩膀,大包大揽地说道:“放心吧青雀,你这些年没玩过的,没吃过的,没看过的,哥哥都给你补回来!”

“那就有劳朱二哥了!”李泰大喜过望,抱拳说道。

说真的,这些年他可真是受够了。阎婉管他管的很严,只要他敢有那种大选秀女的念头,阎婉肯定就会给李世民发微信哭诉李泰不理朝政。

那肯定是不能给长孙皇后发,毕竟长孙皇后可是盼着儿子多子多福呢

跟她哭诉,别说训斥李泰,怕不是要把自己训斥一顿。

李泰也是闹心,但想到王妃阎婉这么多年一直不离不弃跟随自己,再加上前世也的确对这个女人有愧,所以李泰也只能暗自咬牙切齿。

我特么当皇帝之前,就是这么一个王妃几个侧妃;当了皇帝之后,竟然就剩下一个皇后了,那他妈我这皇帝,不是他妈白当了吗?

男人嘛,尤其是古代的男人,哪有心思老实的?

再说了,李泰还不是普通的男人,他可是做过皇帝的,那心思自然更不老实了。

“想当初阿恪在时,我们哥儿几个就在这秦淮河,好不快活!”朱樉似乎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阿恪也不愧是李伯的儿子,那可真是风流倜傥,卓尔不凡,这秦淮河的娘子,大多数都倾心于他。”

不提李恪还好,一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