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孙策 当我为女人而来(1 / 2)
刘勋为求速胜速归,抽调庐江守军三万余,渡江攻打上缭。 从寿春来的武将,拥兵超过百人者全被征召,压住这些宿将,刘勋亲自挂帅。 郝萌幸运只有数十随从,加上装病逃过一劫,秦宜禄则因忠厚被留下。 关于庐江留守,刘勋信不过外人。 临行前,刘勋给妻弟蔡基留下万余守军,让其全权负责大后方的安全。 九月中旬,刘勋为了掩人耳目,没有选择走最佳路线,即东南至长江口乘船,然后朔江而上,再由彭蠡泽入豫章境。 刘勋提前调船至彭蠡泽北面待命,然后由皖县西南多行七十里至彭蠡泽登船。 虽然行事迅速又隐蔽,但在有心人眼中如同小儿之谋,孙策一开始就在算计他。 当时孙策驻军石城(今安徽贵池县),对外声称准备西讨黄祖为父报仇,但密切关注着长江一线的动向。 刘勋虽然偷偷摸摸,但千帆过江、声势不小,军情第一时间传到石城大营,孙策立刻聚将准备偷袭皖县。 孙策刚宣布进军方案,周瑜立刻提醒:“伯符,为何不分兵拦刘勋退路?若刘勋主力回援于军不利。” “据江上舟船数量分析,刘勋在皖县留了上万守军,咱们在石城只有三万余人,若不全力以赴极难成事,当年我也打了很长时间...”孙策想起庐江往事一脸严肃。 周瑜谏曰:“刘勋为求速胜,必然抽有庐江精锐,剩下的守军不足为惧,况且上缭民风彪悍,他未必能如意攻克,若中途回援,如之奈何?” 孙策冷哼:“刘勋没有城池为凭,我三万必克彼之三万,有何惧哉? 况且刘勋这一来一回,少说需要旬月时日,那时我定已攻克皖县。” 周瑜轻轻摇头,紧接着提出一个大胆假设。 “刘勋兵多船足,倘若他放弃皖县,转而从水路直扑吴郡,那样可就危险了,吴郡后方可没一万守军...” “换家?刘勋有这胆色?”孙策眉头蹙起。 周瑜正色道:“最好排除一切可能,即便咱们皖城打慢些,也必须把刘勋困在海昏。” 孙策捋着胡须,犹豫喃喃自语:“兵少最忌分兵,分少了又拦不住,分多了咱们攻城不够用...” 周瑜指着案上地图分析:“兵少则不能野外厮杀,主公可遣人夺取彭泽县,在彭蠡泽水口下寨防守,只要把刘勋关在豫章即可,等破了皖县再回头合兵击之。” “善。” 孙策捋须肯定,挥手开始点将:“伯阳(孙贲)、国仪(孙辅),我与二位兄长兵八千,立刻按公瑾之意,前往彭泽拦截刘勋。” “唯。” 孙贲、孙辅抱拳领命,孙策接着发号施令。 “子义。” “末将在。” “刘勋此番南下攻上缭,必会带上张勋、纪灵等大将,子义(太史慈)随两位兄长同去,若遇恶斗还得靠你出马。” “主公放心,慈必全力以赴。” “甚好。” 孙策担心孙贲、孙辅敌不过袁术大将,便将新收降的太史慈派了去,自己与周瑜带着程普、黄盖等将,率军两万余人开赴皖县。 此时皖县的守将蔡基,正在温柔乡中如胡萝卜无法自拔,他之前没能得到二桥甚为郁闷,不但唆使刘勋攻打合肥,还把目标投向袁术遗孀姬妾。 刘勋在皖县的时候,蔡基并不敢明目张胆,只能暗中把袁术的女人带回家,而且都是没名分的宫女侍婢。 刘勋离城如同虎离山,蔡基这个猴子便当了大王,他直接住进袁术妃嫔的府邸,整日沉湎酒色不理军务。 刘晔利用这个契机,分批把族人分批转移出城,并按照鲁肃来信的要求,顺路带走了数百巧匠。 前次寿春迁来七八万人,各种工匠就有五六千人,但安置得并不是很妥当,毕竟有亭候爵位的郝萌都待遇欠佳,更别提服务皇室的匠人们。 皖县没有皇室宫殿,更没大兴土木的需求,城市里的匠人本已饱和,这几千人属于迁来就失业,这段时间基本没吃过饱饭。 合肥方面承诺有饭有活,刘晔没费唇舌就联系到五六百人。 若不是因为要尽快离开皖县,他还可以联系到更多的工匠。 这些工匠间彼此有交情,一些人临走前留了话,不想奔走的甘愿留在皖县挨饿,想过好日子的则偷偷出城。 不到三天时间,皖城人口流出超三千人。 庐江郡因人多财政压力大,百姓出走可以降低钱粮支出,加上留守的蔡基也不管不顾,所以下面的人也就没有及时报告。 直到孙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