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章 对牛弹琴(1 / 2)

加入书签

自龙骧入驻合肥,到建安四年夏天,合肥由一座空城,发展到一万七千人,借着袁胤弃寿春的东风,年底城中百姓或能突破两万。

居有所、耕有田、食有粮、法有度、税赋低、徭役少...

原本荒芜的合肥,现在是乱世中的一方乐土,百姓生活逐渐正常。

先到的人户大多都仓有余粮,后来的流民情况则各不相同,有人为取得身份编号,正在努力地搬砖干活、有人被招募到匠人营学艺,有人刚刚分到新田,总之都有活下去的希望。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后来者为快速‘脱贫’走捷径,不少选择与先期居民通婚。

合肥此时没有豪强,统治阶级也不耽于享乐,底层百姓更没门第差异,所以民间喜事月月有。

无论是冯忠、唐虒的同袍亲眷,还是许家兄弟迁来的族人,各自之间都融入了新的成员。

姻亲纽带一旦形成,利益也就绑定在一起,一些寻求特殊照顾的声音,从基层慢慢往上层传递,最后传到冯忠、唐虒、鲁肃等人耳朵里。

低层百姓的小聪明,龙骧在工地上面见得太多,他清楚这是人性的贪婪,所以既没责备、又没表态,打算就这么冷处理掉。

冯忠、唐虒都是穷苦出身,与同袍们有出生入死的经历,面对手下将官的小要求,不忍拒绝但也不能做主,因为要过主簿鲁肃那一关。

鲁肃当过东城长,承诺帮龙骧治理好合肥,深知法度不严不能服众,但考虑龙骧分新房时的‘任性’、也考虑到冯忠、唐虒的颜面,最后只能学龙骧冷处理。

随着声音越来越多,最终还是被摆在台面上。

趁着当晚人很齐,鲁肃到隔壁拿来一策竹简。

交给龙骧说道:“云起,马上就要收割交粮,这是我半年来统计的一些请求,大多希望在租税上有所照顾,也有部分想更换个好些的田...”

当当当...

龙骧一边看一边轻叩桌案,心说这种事冷处理好像不见效,他寻思完全做到铁面无私,容易寒了将士们的心,但如果把这个口子打开,这群人变相成了特权阶级。

虽然在封建社会,以权谋私太正常不过,但龙骧还是希望合肥能清澈些,最起码在‘创业初期’要坚持原则,否则就跟刚死的袁术那样,带头和特权阶级盘剥百姓,最终活成连蜜水都喝不上的僭位者。

龙骧前世是搞土木的,清楚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会在水泥、钢筋等材料上动手脚,但人家做事会有底线在,得让质量符合设计最低要求,否则豆腐渣工程一定会塌。

“嗯?”

龙骧边看边思考,突然从竹简上的发现了两点,然后抬起头问鲁肃:“子敬,我看这上面的请求,基本是忠叔、虒伯的人,怎么没有曹性人?”

“估计是曹将军骑兵营数量少...”

鲁肃捋须分析的时候,曹性连忙起身附和:“对对对,先生说得对,末将这边就三十人,人少家眷也少...”

龙骧微微点头:“你也不用着急,等夏收后开市贸易,买到马匹就给你加人。”

“三十游骑也够,末将不急的。”曹性言罢又坐下。

龙骧揉了揉额头,整理一番思路,转头面向冯忠、唐虒:“忠叔、虒伯,你们有什么意见?”

唐虒率先说道:“俺觉得没啥啊,反正官仓里存粮吃不完,这些兄弟跟着出生入死,给些恩典也不过分。”

冯忠想了想,补充道:“今年收成虽不及去年,但整体上也不算欠收,我前天还请教了子敬先生,他说刨除全年的支出,税粮还有少部分盈余,实在不行就给他们减免些,至于换田得你和先生拿主意。”

“子敬怎么看?”龙骧不置可否。

鲁肃捋须摇头:“两位将军说得都有理,云起厚待部下本可结其心,但最好秘密处理别大肆宣扬,否则未减免者易生怨恨。”

“谁敢生怨?”

唐虒愤愤然插话:“没有我们护城、发粮、分田,他们说不定早饿死了...”

“呵...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唐虒呛人的话,让鲁肃尴尬一笑,他把目光望向龙骧,好像在说这件事,最后还得你拿主意。

龙骧把竹简置于桌上,表情平淡地说道:“今晚伯安、仲康都不在场,我不知道这竹简之上,为何没许村将佐的名字,究竟是子敬没统计,还是他们还没上报?”

鲁肃拱手答曰:“两位将军皆未提及,至于他们麾下有没有意见,肃就不得而知...”

冯忠见状分析曰:“许村青壮相对多些,而且基本都入伍当了兵,固定粮俸本身就充足,所以困难会少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