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7章 甄嬛帮皇帝解决敦亲王打人事件安陵容看戏(1 / 2)

加入书签

听说皇帝回养心殿后,听了张廷玉的汇报,又摔碎了几个杯子。

安陵容听得不由一阵心疼,杯子皇帝不喜欢,可以给自己啊,皇上用的那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拿到现代,都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啊。

不过也就这样了。

至于心疼皇帝被气坏了,主动出谋划策?不存在的。

宝鹃还劝安陵容去养心殿瞧瞧,争取表现一下,刷一波好感,这样虽然主子出身不显,但有皇上的宠爱,谁又敢小瞧了主子。

说不定主子还有机会抬旗,这样弘煜阿哥身份也更贵重。

“不不不,”安陵容食指轻摇:“现阶段用这种冒险的方式,收益小于风险,还有干政的嫌疑,会被皇后、太后和年妃围剿的。”

安抚人心,化解敦亲王与朝臣的矛盾,还是得大女主嬛嬛出马啊。

嬛嬛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不走寻常路,一通操作猛如虎。

她先是建议皇上duck不必用处罚敦亲王来平息此事,因为文臣群情激昂,不过是想要一个说法,只要皇上给他们一个说法就是了,最好的便是让敦亲王登门致歉。

让敦亲王登门给那位被打的御史道歉?即使皇帝拿自己的地位压迫都不一定能做到。

敦亲王以前本来就是八爷党,对继位的四哥就不满,而且自己还有军事才能,刚立了战功。

皇帝如果用地位强权去压迫,敦亲王可以继续称病摆烂,大不了不要王位,只是真这样,那就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皇帝就没什么名声可言。

之前皇帝对八爷、九爷的处置,朝堂和民间就有不少非议,被文字狱牵连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想到这些,皇帝是进退两难,只能靠摔杯子拍桌子和骂人泄愤。

好在甄嬛有好点子。

她巧妙地把朝堂上的事,化解为妯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并毛遂自荐自告奋勇,计划利用敦亲王敬畏福晋这一弱点,通过夫人外交化解了这一次朝堂风波。

另外甄嬛还提议,现在还不是能除去敦亲王的时候,敦亲王与福晋早已是赏无可赏的富贵、加无可加的贵重了,为了安抚他们,也只有在他们子女身上下功夫了。

皇帝在甄嬛的启发下,想到敦亲王福晋生有一子一女,长女为庆成郡主,就破例封她为和硕公主,位同嫔妃所生之女,然后再封敦亲王之子为贝子,以承父业。

甄嬛在一旁补充道,不仅要封公主,连封号也要改,就拟定恭定二字,也好时时提醒她父亲恭敬安定。

自然了,皇上是想不动干戈化解兄弟间睨墙之祸,那就看王爷能不能领会皇上天恩了,并且公主还要教养于宫中,由太后抚养,将来若有不测,也好暂时挟制敦亲王。

要安陵容说,甄嬛其实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站在她自己的立场,虽然自己和敦亲王福晋是有点交情,但和皇帝比起来,敦亲王一家打包起来都不够看的。

如果皇帝被赶下台,自己这些妃嫔也就落得寺庙孤苦一生的下场。

甄嬛的主意,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既通过抬举敦亲王的孩子安抚加警示,又拿敦亲王的女儿当人质。

如果不这样,敦亲王如果耐不住其他人挑唆或自己野心膨胀,直接反了,干不过皇帝,一家老小都得领盒饭。

甄嬛出这主意好处在于,敦亲王糊涂,但也得顾忌自家孩子,敦亲王福晋也会加大力度劝诫丈夫。

主打的就是一个双赢。

唯一的漏洞,就在皇帝这。

皇帝需要她喜欢她时,会因为她的智慧欣赏她,如果来日皇帝猜忌起来,今日的一言一行都是干政的把柄。

果然,皇帝对甄嬛这一兵不血刃的计谋大加赞赏,并许诺,待此事有所平息之后,让甄父任都察院要职,替自己弹劾百官。

还说了自己的下一步计划,光甄父还不够,那些不与敦亲王和年羹尧亲近的有才之臣,自己都要着意提拔。

后来,在敦亲王福晋定期例行进宫给太后皇后请安的日子,由皇后告知了敦亲王福晋这一“好消息”。

女儿加封为和硕公主,送进宫被太后抚养,在皇室普通人家听起来是很大的荣耀,但对敦亲王福晋来说,自家不差这点荣耀,反倒是让女儿和自己骨肉分离,自是内心不乐意。

于是赶紧道:“谢皇上隆恩,可是郡主才十二岁,尚不懂事,妾身怕如果现在交给太后抚养会扰了太后的清净,不如请皇上收回成命。”

皇上的圣旨哪能说收回就收回呢,更何况这本就是针对敦亲王一家的阳谋。

甄嬛劝解道:“皇上膝下子女不多,郡主入宫抚养是喜事。大清开国以来,虽都有封亲王之女为和硕公主的例子,那也是成婚之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