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为老兵安家我想为大宋新增一(1 / 2)
第172章为老兵安家?我想为大宋新增一座城!
庆州城,官署内。
范仲淹、狄青、苏良三人都皱眉思索着这近八千名老兵的安置方式。
片刻后。
范仲淹缓缓道:“八千老兵,聚于熙河之畔,若无人辖制,必出乱相。他们已被夺去军籍,绝不可能再复为兵!”
“实在不行,老夫亲自走一趟,与他们讲讲道理,实在劝不回来的,便只能先来硬的,而后再由地方主官说服他们。”
这是范仲淹能想到的最为稳妥的办法。
狄青道:“范公,还是让我去吧!你身有隐疾,不宜长途奔波,况且这些老兵根本不听道理,我看还是要狠狠骂他们一顿!”
范仲淹无奈一笑。
“你去骂他们?你比谁都心疼他们,我怕你去了那里,转头就替他们鸣不平,希望恢复他们的军籍!”
狄青傻笑着挠了挠后脑勺。
范仲淹非常了解他。
狄青相当护兵,压根听不得士兵们诉真情。
就在这时。
一直没有开口的苏良,拿起一旁的西北地图,认真寻找起来,而后指了指一处地方,道:“我有主意了!”
范仲淹和狄青同时看向苏良。
苏良道:“就地设镇,让这些老兵作为边民留在熙河畔,镇的名字就叫做熙河镇。”
狄青摇了摇头。
“这些老兵都是奔着杀西夏贼去的,住在熙河畔,隐患太大,且他们选的地方极为荒芜,根本无法管辖,没准儿几个带头的头脑一热,提着朴刀就去打西夏贼了,不行不行!”
“修城寨、囤士兵、建市集。城寨之兵可保护他们,建立市集可令一部分老兵充当我大宋商人的护卫。若真大战爆发,将他们放到最后,作为运载军备的力夫使用。”苏良一脸认真地说道。
“景明,你说笑了,修城寨,建市集,极耗钱财,莫说朝廷不允许,即使允许,也不划算啊!”
“你可知修建一座城寨要多少钱?这可是八千老兵。假设三千人开垦荒地,两千人打猎,那还有三千人闲着,你可知需要三千人护卫的市集有多大?”
“更何况边境的那群羌人、吐蕃人比西夏人都穷,马匹又不舍得卖,在那里发展市集,俨然是去布施,纯是做赔本买卖!”
这一刻。
狄青觉得苏良纸上谈兵,有些外行了。
为了安置八千老兵,竟要在边境的荒芜之处修城寨、建市集。
简直就是为了喝口醋,专门去包一顿肉馅饺子。
朝廷根本不会批复。
这些钱,养八万士兵都绰绰有余。
苏良微微一笑。
“我的最终目的,不是要为八千老兵安个家,而是想为咱大宋新增一座城,如果我们能将熙河镇最终变成我大宋的熙州,那在熙河畔修城寨,建市集,是否划算呢?”
一旁的范仲淹骤然站起身来,眼睛发亮。
“景明,你的意思……意思是,要……拓边?”
苏良点了点头,将西北地图放在桌子中央。
“欲夺燕云,先灭西夏,欲取西夏,先复河湟,我们该往前迈一步了!”
苏良的手指放在熙河前面的一处地方。
这个地方便是河湟。
由湟水和黄河冲击而成的两个谷地。
<divcss=tentadv>“范公、狄将军,你们且看,当下的河湟地区主要归吐蕃部族所有。前几年,元昊与吐蕃的最大族落唃厮啰为争河湟而大战,其实意在掠夺我们的秦州。”
“虽然唃厮啰赢了,但近来吐蕃诸部分裂严重,战事不断,随时都有可能被西夏灭掉。若西夏占领河湟,那我秦州之地危矣,虽有城寨可守,但难阻他们抢掠百姓和商队。”
“如果我们率先占领了河湟之地,就相当于直插西夏腹地,令其有腹背之忧。并且,河湟可是盛产战马的好地方!”
“建立熙河镇,就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
“而后,我们先以文拓边,在熙河畔建立市集,繁荣商贸,将我们的文字、商品、美食、习俗全都转移过来,待那些吐蕃人、羌人被我们同化后,再进行招抚,他们必定愿意归顺!”
“至于那些不愿归附的,我们便以武力征服。”
“以后能拓边多少里,何时以文拓边,何时以武拓边,那就看二位如何选将了!”
“我们以此为目的,向朝廷要钱、要兵、要商队,官家给不给?”苏良看向狄青。
“给,肯定给啊!”狄青一脸激动地说道。
开拓疆土,乃不世之功。
大宋若能占领河湟地区,那官家几乎就能被称为中兴之君。
这个名号,谁能拒绝!
此外,若能占领河湟,那负责此事的主帅绝对能称得上当朝第一军功。
必然可名垂青史!
即使不言拓边。
仅仅是河湟地区的战马便足以令官家动心。
往昔。
大宋以安抚吐蕃诸部为主,一直采取怀柔政策。
但那群吐蕃兵根本就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