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戏精附体,显眼包夏竦的哭戏表(2 / 4)
,兴佛可劝天下。
这导致大宋开国之后,建立了许多佛寺,印制了许多佛经。
帝王祈雨、祈福、或有重大的祭天庆典,也都会选择在佛寺中进行,这导致僧尼的地位与日俱增。
其二,和尚可为朝廷牟利。
比如,大相国寺万姓交易的所有摊位都是收费的,还有各种香火钱,各种诵经活动等等。
其中,最赚钱的还要数度牒。
度牒,即僧人的身份证。
在大宋,想要成为僧尼是需要参加考试的,且难度不亚于科举考试。
每个地方的僧额都有定额。
而证明僧尼身份的,便是度牒。
自唐开始,持度牒者便可减免赋税徭役,而到了大宋,犯罪之人若剃度出家,取得度牒,罪名可以既往不咎(如水浒的鲁智深,武松做行者是因没钱购买度牒)。
多一张度牒,就是多一条命。
这使得度牒成为了硬通货,达官贵人们都愿意囤积。
见有巨利,朝廷也开始制作空头度牒。
对朝廷而言,一张度牒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外售出可卖一百三十贯,可谓是暴利。
而和尚们囤积度牒,倒手去卖,甚至能卖三百贯一张。
……
半个时辰后,苏良来到了御史台。
而此刻。
包拯抓捕大相国寺和尚和两名官员的消息已经在各个衙门传开了。
苏良听到周元的描述后,只感觉甚是辣眼睛。
昨晚,足足有四十多个女伎被抓。
屋内现状,白一片,实在难以言说。
那群和尚玩得实在太了!
与此同时,包拯一大早便去面圣了。
片刻后,御史台得到消息。
包拯建议令全城百姓主动揭发汴京僧人罪行,在惩处一批僧人后,望朝廷下令,禁止僧尼经商。
至于赵祯,大家不用想就知道,肯定不会同意。
这里面牵扯着祖宗之法。
且年节之下,突然搞这种事情,大宋的脸面岂不是在外国特使的面前都丢完了!
这时,新任首相陈执中气呼呼地跑到垂拱殿,弹劾包拯没有将此事汇禀中书省,实乃擅自做主行动。
包拯对此解释道,事发突然,他在抓过人后,已于清晨向中书汇禀。
其实,这就是个托辞。
若中书知晓此事,包拯绝对抓不到一个人。
包拯对此甚是明白,他就是想趁着这个时候,彻底整治一番这些披着袈裟的恶商们。
很快。
官员们就开始陆续前往垂拱殿面君或呈递奏疏。
有人希望将此事压一压,年后再办。
有人称此事不过是年节时酒后乱了秉性,重罚几人即可,不必牵连到所有僧尼。
还有人称包拯不听中书之令,依势犯上,应当重惩。
……
此事令整个朝堂都热闹起来,被搅和地甚是头疼的赵祯当即宣布,午后廷议此事。
午后,垂拱殿内。
两府三司、翰林院、御史台、谏院、开封府等各个衙门的官员齐聚。
赵祯微微皱眉。
他本以为小年过后,下一次朝会便是元日大朝会了。
哪曾想,突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丢人现眼的事情。
包拯率先出列,高声道:“官家,臣昨晚抓捕这些人,并非一时兴起,在翻阅过多件开封府僧人犯案的卷宗后,臣便想着铲除这群披着袈裟的败类。开封府僧人,苦百姓久矣!”
“开封府僧人,喝酒吃肉、娶妻生子、包养小妾,这些有违佛法,私德不检的行为,臣便不再赘述了。朝堂之上,人人皆知。”
“今日臣要讲的,乃是他们对朝廷与百姓的危害!”
“其一,僧人私建质库,收取百姓高额息,以利滚利,有些百姓甚至被逼良为娼,卖儿鬻女,甚至选择跳河自杀。”
“其二,利用僧人身份敛财。一个个身披袈裟,却腰缠万贯,将百姓良田化为寺田,将百姓之产化为个人之产,穿佛衣而做恶魔之事,赚得都是侵民之财。”
“其三,当下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市场已成官员销脏之地,官员们将行贿之物迅速转化成现钱,大相国寺的僧人助纣为虐,与不良官员合谋,贪墨的都是民脂民膏!”
“其四,僧人们大量倒卖度牒,一张度牒倒一倒手,便能赚取百贯之上。”
……
“追根溯源,皆为僧尼经商之害,臣之所言事例,在开封府案宗中皆能寻到。故而臣恳请立即禁止僧尼经商,令僧人回归佛法,而非竞相逐利!”
包拯说完,三司使王尧臣便站了出来。
作为三司使,他能看到的是僧尼经商为朝廷带来的各种益处。
“包学士,此言差矣。大相国寺香火鼎盛,百姓们祈祷礼佛,皆去此处,说明佛寺确实有助于规范道德。”
“僧尼经商,乃是寺庙繁盛后的必然趋势。每年科举,汴京上百座寺院皆以廉价供举子们吃住,城内哪家正店脚店可如此做?至于质库,确为高息,但比之民间商人的还是要便宜很多。此外在旱灾蝗宅之时,流民挤于汴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