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章 私塾对策(上)(1 / 2)

加入书签

这一天,张天和把汤大龙与李思哲二人找来,说:“你们上次和我说有一位世外高人,是刘家庄的私塾先生,名叫刘伯度的,我想去拜访一下,你们二人意下如何?”

“好啊,那人很了不起,”汤大龙说,“只是他的架子可有点大。”

“最近,我在想,自古以来,凡是成大事者,都离不开智谋之士的辅佐,三国时的曹操厉害吧,手底下还有荀彧,荀攸,郭嘉,程煜,贾诩等几位大谋士辅助他,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贤来辅佐,恐怕是不行的,”张天和说,“我们要么就不干,既然干了,就要干好,如果我们没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方向,像只无头苍蝇一样瞎撞,怎么行呢?”

“大队长说得对,”李思哲说,“那个刘伯度,我们上次去见过,虽然没有过多的交谈,但是,我感觉到此人,的确胸怀锦绣,暗藏韬略,是个不世出的隐士。”

“既然你们都这么说,斋戒沐浴三天,三天后,我们三人携带重礼,一同前去拜访。”张天和说。

“是。”二人齐声应道。

三日后,三人准备好礼物,收拾停当,将家里的事安排了一下,骑上马一同前往刘家庄。

刘家庄。

此村庄坐落在一个半山坡之上,青山绿水,空气新鲜,环境幽美,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有三三两两的农民嘻笑着,扛着锄头下地里干活,他们见面时互相热情的打着招呼,好像这里已经远离了硝烟的弥漫,土匪的困扰,给人一种太平安乐,与世无争,世外桃源的感觉。

三人翻身下马,牵着马,信步走来。

不知不觉,三人已来到刘先生的那所私塾的窗前。

也就是两间普通的茅草屋,刘伯度正带着十来个孩子在朗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孩子们也跟着大声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孩子们又跟着大声读:“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

童音朗朗,传出多远。

张天和闭上眼睛,在窗前静静的听着,心情很是陶醉,仿佛又回到了天真无邪,不知忧虑的童年时代。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节课结束了,刘先生从私塾里走了出来,笑着说:“我一看今天是黄道吉日,于是我在想,莫非今天有贵客来访吗?果然不差!”

张天和睁开双眼,仔细观瞧,此人也就是三十来岁,中等的个头,身着青布长衫,身材虽然说不上魁梧,倒也算是结实,仪表堂堂,气定神闲,说起话来,一字一板,不慌不忙。

张天和,汤大龙,李思哲三人连忙过来向他施礼。

“这位是张——”汤大龙刚想向他介绍张天和。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想必这位就是张天和,张大队长吧?”刘伯度笑着打断了他的话。

三人一听,俱是一愣,没想到,人家已经猜出来了。

“正是在下,先生一向可好,天和这厢有礼了。今日前来拜访,多有唐突,还望恕罪!”

“张队长不必客气,久闻张队长的威名,今日幸得一见,三生有幸!”刘伯度笑着说,“三位请随我到寒舍一叙。”

汤大龙和李思哲一看,今天,这刘先生也不像上次那样摆那么大的架子了,都觉得有点奇怪。

一行四人来到刘度家的门前,张天和让汤大龙和李思哲把带来的礼物献上,这刘先生也没客气,照单全收了。

张天和就对汤大龙和李思哲说:“你们俩出去溜达溜达去,我与刘先生单独谈话。”

“是!”二人就去外面溜达去了。

张天和一看刘先生的房屋就是一个草堂,虽然简朴,却很干净整洁,窗户开着,阵阵清风,从外面吹进,却也令人心情舒畅。

刘伯度给张天和泡了杯茶,二人分宾主落座。

“久闻先生乃当代高士,饱读经史,腹有良谋,有经天纬地之才,治国安邦之略,天和今日前来,专门聆听您的教诲,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张天和先说道。

“张队长,您说笑了,在下充其量不过一私塾先生,岂敢在您面前妄谈国家大事?”刘伯度谦道。

“先生不必过谦,我听说深山藏虎豹,田野埋麒麟,往往一些真正的高人,都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张天和说,“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是躬耕于南阳,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有了他的辅佐,刘备才得已建立西蜀,三分天下有其一,天和不才,不敢自比古人,但是,我泱泱大国接连受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如今更是土匪横行,民不聊生,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我想每一位有志的中国人也不想看到这样的景象。”

“张大队长忧国忧民之心,令在下肃然起敬,”刘伯度说,“既然如此,那么,我就斗胆,在张大队长面前,多说几句了。”

“先生请说,在下洗耳恭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