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招兵买马(1 / 2)
松子生意在未来的三十多年中一直是北阳省最大的出口业务之一,许多人都通过这个行业致富,暴利可见一斑。
苏司南的坚定性格在他的计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要抓住眼下的黄金机会,将其做到最大,实现从产地到销售的一体化。他进场就是要做大事。
北阳省是华国出口山货最大的省份,而距离乌城700公里的台市占据了北阳省85%的市场份额。
而台市90%的松子产量都集中在白山等几个乡镇。
苏司南的黄金机会来自于台市一个特殊的土政策。
即台市所有的松子只能卖给当地林业局手下的一家土产公司,不得往外销售。
这个时期的乌城在交通条件和思维观念方面都领先于偏远的台市。大量的山货被运往乌城,然后再通过华国最早开放的几个港口之一的云港出口。云港吸引了众多的东瀛地方的商人,而松子一直被东瀛那边的人认为具有保健效果,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在云港,东瀛商人几乎是多少进多少,而乌城农贸市场上的松子一等品的价格已经被炒到了7元一斤,供不应求。
苏司南的目光落在了台市的于镇上。
尽管松子的利润非常可观,但台市的土产公司在这些产地将价格压得很低。为了确保垄断地位,几乎不可能通过公路货运。苏司南已经仔细考虑过,他必须使用铁路。然而,铁路系统在这个时期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对于台市的土政策几乎是不被在乎的。
一回到乌城,苏司南立刻开始行动,因为他没有多少时间。
明年,台市将意识到他们的错误,很快取消这一政策。那个时候,北阳省为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注册资本达到25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颁发进出口的贸易许可证。因此,苏司南只有短短半年的时间,在这半年内,他必须建立足够大的规模,才有可能继续扩张。
苏司南身边的所有人都开始全力行动。
苏司南明白,他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取决于三个关键位置:
一是于镇车站货场的值班员。这个职位的权力非常大,货场主任只管签字,值班员负责具体的货物上下箱,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避开主任,帮你搞到车皮。
二是于镇到乌城的列车长,只要他们不检查台市的地方检查,货物就可以以其他物品的名义合法的进入乌城货场。
三是于镇当地一个有着广泛社交网络的地头蛇,有了这个人的帮助,苏司南就能够更顺利地销售松子,并且避免当地林业局的监管。
苏司南下达了明确直接的命令,不管你们怎么办事,我要和台城跑于镇的列车长建立联系。
在他的眼界中,郭志超提出的一个人正慢慢浮现出来。
张兵,是乌台线上一位老车长张建业的儿子。
张兵是家里的老二,早早就知道自己不会继承家业,因为长兄被确定为接班人,所以他对家里一直不太满意,毕业后也找不到工作,一直在乌城四处闲逛,性格颓废,是个小混混。
南城站前百货商场和地痞小混混的聚集地,厅内烟雾弥漫。
嘴里叼着烟卷的张兵一脸愁容地看着台球,在暗自低声地咒骂着。
他正在和人赌球,每打进一个球要花2块钱,而他已经输了5局,亏损了10块钱。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张兵来说,这已经是一大笔负担。
突然,“嘭!”台球厅的大门被一脚重重踢开,顿时室内的浓烟涌向外部,如果不知道里面情况的人还以为发生了火灾。
台球厅内顿时响起了一片不满的咒骂声,张兵也输得气的一肚子火,跟着开始咒骂。
眼尖的人很快认出了踢门的几个汉子是什么人,消息迅速传开,台球厅里一下子变得寂静无声。
张兵也认出了来人是谁,南站货场的黑风头目杨韦成。他立刻闭上了嘴巴,心中生出一股寒意。
这些人真的很凶恶,张兵一直以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他也知道,面对这些人,自己毫无还手之力。他还记得当初四海人被赶出乌城的场景,当时他在现场,看到那一幕后腿都软了。
“谁是张兵?”杨韦成看了一圈,屋内灯光昏暗,压根看不清,只好高声喊出来。
“我。”张兵硬着头皮回答。
杨韦成看了张兵半天,想起苏司南的嘱咐,神情有些别扭。
苏司南手下的三人中,苏程程口才了得,郭志超办事稳重,这两人擅长与人打交道,而杨韦成除了凶悍之外,性格沉默寡言。他知道自己不擅长与人交际,但苏司南交代他去找人,只得照做。尽管不太明白要多客气,但最终只得低声说:“兵哥,我大哥请你吃饭。”
张兵看着面前的凶汉居然费了半天劲才说出这句话,内心吓得半死。他无奈地无语了半天,最终才吃吃咧咧地回答:“好的,大哥。”
这个小插曲成了以后众人取笑杨韦成的经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