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百章 切割产业(2 / 3)

加入书签

就很不错了,就算刘泰想要给得再多,怕也没有足够人口承接啊。

这些产业对比起最初甚至算不上是规划的野蛮生长,现在经过自己的规划,以及当地政策的扶持,相信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最重要得是,这些产业不论想采购原材料,还是想出售自己的货物,全部都因靠近海洋与船坞,完全能通过走水路的方式快速前往幽州与冀州。

同时自己也会修缮道路,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方便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后续发展。

与此同时,土地这种东西自己动弹不得,毕竟粮食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足够粮食自己想要干什么东西都不现实。

但自己到底是要努力培养新阶级,而这开始兴盛的贸易,自然而然会带动渤海周边航海业的发展与需求,因为交通运输就是商业最基本的需求。

在这繁茂商业的掩盖下,刘泰希望百姓们通过大船去捕鱼的计划能顺利。

“今年开始应该让各港口挖掘冰窖储藏冬日冰雪,想发展鱼类食品,这冰块绝对少不了。

不论打捞了多少海鱼,到最后也就只能用食盐处理之后制作成咸鱼干!”

刘泰不由感叹了一句,开始在自己的身边记下了一笔,避免自己忘记。

刘泰清楚,这时代渔民地位不能够跟农民比较的最重要原因,那就是渔业产量跟不上来。

否则,如果渔业一年的产量莫说要养华夏一亿的人口,哪怕只养幽冀青一半人口,以后就算自己不在了,看看后续的朝廷会不会禁止这渔民出海。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对古代社会来说,任何一个产业都必须要像第一产业农业那样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这样这个产业才重要,这才属于谁都宝贝,谁也都想要捞一笔的产业。

而古代渔业因为古代渔民完全体现不出这价值,就算打到了鱼,对绝大多数渔民来说也不舍得吃,而是出售给有钱人家换取自己生活的钱粮,根本就是奢侈品的定位。

那这种渔民又有多少的意义,对政府来说,就算是想要统战,都没有统战价值。

而在华夏想真正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整个阶级拥有造反的能力。

像农民最具有反抗意识,最愿意为一口吃得把皇帝拉下马,自然也就拥有相应统战利益。

只不过他们被地主所剥削,他们的权利被地主所窃取,反成为他们明面上利益的代言人。

而皇帝不知道这点,皇帝以为自己跟地主齐心,那就是跟百姓齐心,但现实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为地主压根不管谁当皇帝,反正只要不妨碍自己当地主剥削百姓,皇帝这个位置谁爱当谁当,谁当都一样。

当然,当百姓被地主压迫得完全活不下去时,也就是要逆反天罡的时候了。

虽然刘泰也看得出这里面的问题,但刘泰很清楚,建立在商贸繁荣上的航运,就政治利益来说完全毫无根基。

因为商人本身就是拥有妥协性与软弱性,那自然这一条看起来好像是很重要的商业航道,也拥有这样的特性,这样的航道是不可能永远传承的。

刘泰可以肯定,哪怕这条道路非常繁荣了,只要自己说一句话,这条商道说禁也就禁了。

对绝大多数精致利己主义者来说,面对来自高层的命令,他们不敢有半分违逆。

而商人阶级就是这么个阶级,他们恨不得拿走弱者身上最后一枚铜板,但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人,却心甘情愿的把自己的谄媚奉上,只求自己能获得更多利益。

自己说禁了商道后,商人们顶多多骂几句,然后转头就走了陆路,加价来买卖商品。

但问题是,自己想要的并不是一条人亡政息又或者被一群精致利己主义把持的商道。

自己真正希望的是要把渤海打造成华夏的海洋摇篮,让华夏百姓能知道,海洋也能有益于华夏百姓的生存。

对比起极具有投降精神的二道贩子,让百姓们能够用船只成为生产者的真正渔民,才是刘泰所希望发展出来的新阶级。

他们有被统战的价值,因为当每年的捕鱼产量超过亿斤这单位的时,他们捕猎的鱼,绝对成为沿海州县的重要口粮。

从广义上来说,渔业也是属于广义上的农业的,他们也必然被统治者重视。

到时候,谁说禁海,别得不说,这些没饭吃的幽州冀州甚至青州的郡县怕会马上引发暴动,而自古以来这样地方起义轻则重创中央朝廷,重则实现改天换地。

到时候,就自然没人敢忽视海洋所代表的政治力量。

“说到底,还是沿海的百姓们实在太穷,我不就是想他们凑点钱去买卖四代舰嘛。

但问题是他们手上没有钱,只能先想办法让他们弄点钱来。

让他们有钱了,才好把军队的四代舰出售给他们,到时候水师们就能全部换装五代舰了!”刘泰忍不住的抓抓脑袋。

没有错,刘泰想把这些地区给扶持起来的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让当地的百姓手中能有钱,或者说至少集合全郡的力量能够购买军队中的四代舰。

毕竟自己期待的是渔民不说远洋捕捞,至少也要做到近海捕捞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