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一拍即合(2 / 3)
市发展就更有底气了。而且一旦市场形成,流通量大了之后,各地的商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如果我们能够将潼川、潍南、甚至于奉元等地方的小商品都集中到了平川,平川市场就会进一步地强大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小商品的集散中心,那样的话,可以容纳的就业人口将数以万计!”方明远进一步地用数字诱惑李东星道。 “数以万计?”李东星倒吸了一口凉气,而坐在方明远身旁的周援朝,也没有比他好到哪去。 要知道整个平川县的总人口才不过五十余万人,其中适龄的工作人员也不过占总人口的一半左右,这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农民。为了提高就业,解决那些待就业人员的生计问题,李东星自就职以来,费心费力,与那几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商榷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过才能解决了那些退伍人员的就业问题,总数不过区区数百人。而方明远这里一张口,居然就是上万人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要真是那样的话,岂不是平川县目前的劳动力还无法满足其的需求? 说到这里,方明远突然心里一动,原本他只是觉得那里适合作为一处商品批发市场,既然看到了,也想到了,那么就不妨以此来与李东星进一步地加强关系。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对于李东星,方明远还是颇有好感的,至少这是一位真正想做事,却又并不迂腐于条条框框的县领导,加上他与铁路系统的渊源,与其结好对于方家日后在平川县的发展显然是大大的有利。这些时日以来,方明远就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与其结成更稳固的关系。 在华夏,由于千百年来的传统,没有政府支持的商家是很难真正地发展起来,但是经历过前世的方明远又不愿意做那些官商勾结、鱼肉百姓的事情,那么扶持一位有能力,有才干,有雄心却又相对清廉的官员,从而达成双方间互惠互利的局面,无疑是最佳的选择。这样一来,方家可以帮助他发展辖区内的经济,为其创造出政绩,帮助他在官场上的步步高升,而他却可以为方家尽最大可能地扫平发展道路上的那些障碍,从而达成双赢的结果。 所以当方明远意识到那里可以发展成为一处商品批发市场之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告知李东星,如果说李东星有着足够的经济眼光的话,就会意识到这是一条改善平川县财政的捷径——政府不必有太多的投入,只需要划出一片地域,再派出一些管理人员,就可以坐地分钱。而且还有不少的附带好处,比如可以减少这些商贩们对县里居民们的干扰,可以方便税务部门的计税、收税,可以进一步地扩大平川县在潍南地区的影响力。 但是说到了这里,方明远突然间泛起了一个念头,既然前世里可以出现一个全国知名的义乌,为什么自己不能将平川县打造成西北地区的另一个义乌?两者如今同样不过是一个县,只是义乌还占了沿海地区的便宜罢了。 但是秦西省在全国版图中所处的位置,正是卡在了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的中间,无论是从华北进入西北的商品,还是西北地区进入华北的商品,可以说秦西省都是必经之路。而平川县却又位于秦西省的最繁华的平原地区中部,在地理位置上就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说能够将平川县打造成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其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可想而知。而做为元老和主导地位的方家,也必然会随之在秦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得到极大的提升! 李东星自然是不可能知道,就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里,方明远居然会转了这么多的念头,此时的他,还在为那个惊人的数目而叹为观止。如果说这个商品批发市场日后真的能够如方明远所说的那样,吸纳如此多的就业人口,那么近几年来平川县出现的职工失业问题,还有适龄人口难就业问题就将得根本性的解决。仅此一项,对于他李东星来说,就是莫大的功绩! “真的会有哪么多?”李东星的声音微微发颤,不过此时的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只会多不会少!”方明远斩钉截铁地道,“李伯伯,我给您算算。一旦这个市场正式形成规模,不用入驻太多的商户,只要超过百名,那么这里就会成为邻近几个县市零售商人的不得不来的地方。俗话说,货比三家吗,如果说同样的货物,在某个地方,您不用四处奔波就可以货比十家,甚至于几十家,那么您还愿意在其他地方辛辛苦苦地连走几个地方吗?在京城,在奉元,都是越是商家扎堆的地方就越是吸引人气,对不对?” 李东星兴奋地连连点头,做为一名铁路系统里曾经的中层干部,他可是去过不少地方,无论是京城还是北方各省的省会城市,他都去过,方明远所说的这种现象他自然也是知道的。他还知道,这种地方在大城市里有一个名字叫商业区!人们都是不愿意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东奔西走上,如果说在某一个地方,他就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所有想要的商品,那么哪怕是远一些,他也会选择那里。 “李伯伯,只是您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必然会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而平川县,也就会在您的手中,成为潍南乃至整个秦西省的经济强县!” “坚持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