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火烧符离集谁还没看过《三国演义》(1 / 4)
那么大个集镇里面怎么就没有人呢? 莫非有诈? 王大头该不是想用火攻吧? 格斯泰也是熟读《三国演义》的,看到符离集里面的情形,马上就想到火烧新野了,于是马上下令道:“各营(参领)各佐领小心约束队伍,提防逆贼火攻!” 他的《三国演义》还真没白读,这命令刚下达没一会儿符离集的东、西二门附近就突然燃起了大火! 火势来得极快,一看就知道是早就准备了易燃引火之物! 格斯泰赶忙下令:“令左一、右一两营各抽两个佐领的兵丁去灭火!左一、右一两营的其余佐领分散控制整个符离集......小心埋伏,仔细搜查引火之物! 传令各营......不得慌张,不得喧哗,严守队列,等待号令!”BiquPai. 其实格斯泰和他手下的八旗兵也没太慌张,他们和在新野被诸葛亮放火烧烤的曹兵可不一样,曹兵都没读过《三国演义》,听都没听说过。 而大清天兵都是熟读或熟听(不识字的只能去听评书三国)《三国演义》的,诸葛亮的那点招他们全都会,不就是放火烧房子吗?怎么可能烧得坏八旗兵? 实际上,比格斯泰早进集子的八旗兵看见符离集里面空无一人,就已经想到有人要放火,所以不等格斯泰下命令,那些头脑机灵的八旗天兵就自行开始沿着符离集内南北走向的大街开始搜查,从北门一直搜到南门,沿街的房屋都被破门而入搜了一遍......看看里面有没有引火之物?譬如丝绸、布匹、白银、铜钱、酒肉、鸡鸭等等的,都要赶紧没收,免得引发火灾。 也许这些沿街搜查易燃易爆物品的八旗兵把埋伏的“纵火犯”给惊走了(走秘道跑了),所以符离集的北门、南门,和南北门之间的大街两侧都没着火。 在格斯泰约束部队的命令下达以后,冲进符离集内的八旗兵很快就恢复了秩序,不慌不忙的八旗兵以佐领为单位,一队挨着一队,从南门门口一直排到北门之外。 而格斯泰所部的先锋,则早就出了南门,冲到南门外头,距离符离集四五里开外的睢水南河道北岸了——睢水的河道在符离集这边分成了北、中、南三条,其中符离集位于中河道和南河道之间。相比水深较浅,河面较窄,很容易找到浅滩涉渡的北河道,符离集的中、南河道则宽深了不少,是宿州通淮河的水路要道。 睢水的中、南两河道上的浮桥一旦被格斯泰的部下控制,那他南下宿州的通道就算完全打开了! 而根据可靠情报,宿州就是王大头在淮北的根本之地!军粮、器械、火药、家眷都摆在宿州城内。一旦宿州被清军打破,那王大头在淮北的基业不说崩盘,也是個元气大伤! 可是......现在的情况好像不大对,符离集内明显有埋伏!那还要不要继续往南打呢? 格斯泰犹豫了! 这个符离集里面明显布置了火攻的局,但是这火攻的局似乎不是用来对付强敌的......除非王大头真的是个只会死读《三国演义》的呆子。可这明显不可能啊!王大头年纪虽然不大,但他自幼就跟着他爹王辅臣在云南打土司,后来又跟着安王在四川和吴三桂打,再后来又在广东打葡人打尚家,怎么都能算得上是个老兵油子了吧? 怎么可能相信放几把火烧个大镇子就能破了大清上万精兵? 他真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已经冲到符离集南门外的前锋一营已经派了传骑来通报最新的军情了。 “禀都统,睢水南道北岸已经清理完毕,并未发现逆贼伏兵!” “禀都统,逆贼王大头率领千余步骑堵在了睢水南道浮桥的南面!” “禀都统,睢水南道南岸后方烟尘大起,似乎有大队人马正在靠近......” 什么情况? 伏兵伏得那么靠后?还是......虚张声势? 格斯泰想到这里,就牵动缰绳,策马向前,领着自己的亲兵戈什哈飞奔出了符离集,到了符离集外睢水南道北岸,寻了个高处立住战马,然后举起千里镜向南张望。 一张望,就看见红马长枪的王大头正领着一队甲骑立马在一座浮桥南岸,在他们身后,则是已经展开方阵的区区千余步骑。一面红底黑“山”字的营旗,正在迎风招展。 而在更遥远的地方,天空当中果是烟尘飞扬,仿佛有大军靠近一般......怎么有点像“张飞怒喝长坂坡,吓退曹家百万兵”的名场面? “都统,王大头一定在虚张声势吧?” 一个跟着格斯泰的参领也看出些不对了。 “都统,末将带兵冲一把,看看能不能抢下这座浮桥......王大头搞那么多花样,宿州一定虚得很,如果能抢下浮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