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皇上我们不造反我们就想买一些官(3 / 4)
说说,”王忠孝对买官的事儿可有兴趣,“这个官要怎么买?” “世凯兄,”贾国楷一脸好奇地看着王忠孝,“你不是放了个什么粤海关道了吗?文四品的道员......你还要买官?” 王忠孝原本是总兵衔,因为川西南大败给撸回了正三品的一等侍卫。一等侍卫外放当武官能有个副将,但是要放个文职,那就没那么大了。 清朝的文官比武官可精贵太多了,正三品的文官在地方上就是按察使了! 王忠孝怎么都不可能放个广东按察使啊! 所以侍卫外放当文官都得降个一两级的,正三品一等侍卫放个正四品的海关道,那已经是很香了。 “我自己有官了,”王忠孝笑道,“但是我还想给几个至爱亲朋也买上官......就不知道能不能买上实缺的知县、县丞、主簿、典史了?” 知县、县丞、主簿、典史都是最基层的官员,他们掌握着大清朝的基层政权,直接统治者底下的老百姓。 别看王辅臣的两广总督好像很厉害,但他这个总督是没有直辖的地盘和民众的...... 而没有直辖的地盘和民众,王辅臣就没有办法进行根据地建设,没有根据地......他的这个总督一旦脱离了大清朝,那所能依靠的就只有手里的军队。 王忠孝一早就动了通过走吏部铨选的路子,尽可能把自己能控制的官员派去两广当知县的心思......不过这条路子的局限性很大,没办法让王忠孝真正的心腹死党直接当上知县,因为他的那些心腹死党大多都没资格参加铨选。 现在康麻子为了筹集军费直接卖官了,这可就好办了! 贾汉复听见王忠孝的问题,笑着摇摇头道:“贤侄,你对咱大清的地方官制还是不大了解......咱大清每个县都有一个知县,但是县丞、主簿、典史这些贰佐官是很少的,大部分县都没有县丞、主簿、典史,全县就一个知县。” 清朝的官......在需要的地方其实是很少的! 不仅县里面没有什么贰佐官,就是到了府一级,甚至是巡抚衙门和总督衙门里头,也一样没什么贰佐官......堂堂的总督、巡抚,如果不算标兵里面的武官,都是光杆,整个衙门就一个总督或巡抚是有“编”的! 在大清想要“考编”,那真是难如登天,除非是旗人。 王忠孝若有所思道:“那我就得多买些广东、广西的知县了!不管是实缺的还是候补的,有一个算一个,最好都买下来!” 贾汉复摸着自己的白胡子,眯着眼睛瞅了眼王忠孝,琢磨了一会儿,才道:“贤侄,你要有钱有人......还可以把候补知府、候补道都买下来!到时候你爹可以让候补知府、候补道去署理知县。” “署理?”王忠孝眼前一亮,“对啊,正印知县得吏部批准,署理知县只需要督抚委派......只是署理必须是高官低就,若能多买一些候补知府,就能让他们去署理县政了。” 贾汉复笑道:“贤侄,老夫再教你个窍门......每个省虽然都有一大堆候选的县官,但是当督抚的,也一定会扣下一些知县的缺给自己人去署理。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实际控制一些地盘;二是可以让官缺变得更加紧俏;三......则是可以让督抚衙门里面多一些跑腿办差的候补官!这些候补官不用给钱,可以白白使唤,用他们还能省下请师爷的银子。” 这个贾大清官可不是什么好上司......他在任上不使劲儿捞,自然就请不起足够数量的师爷——巡抚衙门相当于后世的省政府,再精兵简政,这个省政府里面也不能只有一个高官吧?这工作怎么开展?所以大清的巡抚们就得自掏腰包请一大批师爷帮助办事儿。而在省候选的官就是巡抚(总督)们的“官白劳”,也就是在“省政府”白当差,不给工资。 所以在大清朝,那些个封疆大吏如果不多贪一点,他们是没有办法开展工作的...... 好在王辅臣、王忠孝这对父子,都是为国为民的大贪官! 他们不仅有钱请师爷,而且还有钱给自己的至爱亲朋买官! 想到这里,王忠孝就笑着对贾汉复说:“贾世伯,我跟您商量个事儿!” “什么事儿?” 王忠孝道:“晚辈想多买一些知府、知县......但是我一个人做不过来,想请您老的四位公子帮一下忙,帮我去做这个官!” “阿玛,这忙咱得帮!” “对啊!都是自己人......” “咱们哥几个闲着也是闲着,去广东当个知县也挺好!” “比去当八旗兵送死强多了!” 贾汉复的四个儿子果然都是热心肠,全都想要给王忠孝帮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