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苏柳村苏家(1 / 2)
三年前,凌骥国二十五岁新帝上官瑾翊登基,当年便大赦天下,施展仁政,全国减免赋税三年,今年已是最后一年。 然而这三年却又因天公不作美,凌骥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灾害,连续三年的干旱,给老百姓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即使新帝及时救援赈灾,还是无济于事。 朝阳县苏柳村,是凌骥国比较偏远的一个小山村。 村里共有三百余人,绝大多数村民都是姓苏,只有寥寥五家是外面逃荒到村里再落户下来的。 大概因为村民基本都以苏姓为主,因而整个村子除了个别是极品的人家,其他村民都非常团结和友爱。 已经连着三年的时间,老天没有下过一场雨,这样的干旱使得地里的庄稼大多数都已枯死,剩余未枯死的地里即使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收成也并不多。 整个村子的人生活极其困苦,可以说除了深山,别的地方都是一片枯黄,稍稍有点绿的叶子都被村里人捋去给家里的老人小孩吃了,至于大人或者再大一点的孩子就只能啃树皮充饥。 而苏柳村最西头有户人家,远远瞧去院子里站满了人,有老人有孩子,每个人都担忧的看着院子侧边的那个小房间里。 房间内有一年过半百,面容轻瘦沧桑的老太太坐在床边,满是褶子的右手轻轻地抚着躺在木板床上的小孙女,嘴里低声呢喃:“小乖乖,你快睁开眼看看奶奶,奶奶炖了你最喜欢的鸡蛋羹。”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双眼紧闭,额头敷着已经干枯的草药,安静的躺在床上,她的身体极其瘦弱,面色蜡黄苍白,此时奄奄一息的躺着没有动弹。 老太太旁边站着另一个容颜憔悴且带着病态的小姑娘,年龄大约十四五岁,她眼中含着泪光,无措地看着躺在床上的妹妹。 “都是我不好,如果不是因为张家来退亲,被妹妹看见我躲在房间里哭,她也不会去找张家的大孙子理论,才被他们推倒撞伤额头。” 姐姐叫苏静怡,是老太太的大孙女,老苏家除了老太太老两口,还育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三年前唯一的闺女已经出嫁隔壁的叶柳村,女婿在镇上的珍肴阁做店小二,二年前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生活倒也美满幸福。 而三兄弟老大苏烈火,娶妻杨氏,育有三子,分别是十四岁的苏子龙、十三岁的苏子涵和五岁的苏子豪;老二苏烈焰,娶妻周氏,育有一女两子,一女十四岁的苏静怡,两子是十二岁的苏子轩、十一岁的苏子叶;老三苏烈日,娶妻叶氏,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苏子铭十三岁,女儿就是苏语彤,年仅十一岁。 老太太苏李氏轻柔地拍了拍大孙女的肩膀,声音哽咽:“那是姓张的不地道,不怪我们静怡,彤儿一直都是最乖最孝顺的好孩子,她舍不得我们为她着急上心,一定很快就会醒过来的,会醒的......” 一声声轻唤祈求,听得苏静怡心如刀绞,背过身去,紧咬着双唇,哭声硬生生咽在喉咙里,两行泪水无声滑落。 “老婆子,里正和村长来了。” 满头银发、面黄肌瘦且穿着破褂子的苏家老爷子走了进来,身后是同样穿着补丁衣服,面色憔悴的里长和村长,两人手上提着一个有些破损的竹篮子,还有一个小的布袋子。 “里正、村长来了。”老太太和苏静怡急忙擦去脸上的泪水,静怡扶着苏李氏站起来迎着进来的人。 “老嫂子,语彤可醒了?”见她们摇了摇头,眼中的泪水止不住流下来,两人暗暗叹了口气,忙着安慰道:“不会有事的,语彤是太累多睡了会儿,说不定睡够了就醒了。” 说完拿起手上的竹篮子:“老婶子,这是村里人挨家凑出来的三十个鸡蛋,给语彤醒来补补身子,还有这一两银子,都是大家自愿拿出来的,你们给语彤请个好郎中。”两人将包着铜板的布袋子和竹篮塞进苏李氏手里。 “使不得使不得,这些东西我们不能要,这几年荒年好不容易才挺过来,这是拿出村里人所有的家底啊。”苏李氏急忙拒绝,苏老爷子和静怡也不要。 连着三年的自然灾害,家家户户的粮食早就吃光了,能拿出这三十个鸡蛋还不知道付出了多少,这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凑出的一两银子,那都是大家伙省吃俭用留下来救急用的,现在他们又怎么能收,绝不能收下村里人这救命的粮食。 与里正对视一眼,村长挥了挥手,安慰道:“这些都是大家自愿拿出来的,事情都有轻重缓急的时候,现在最主要的还是想法子让语彤醒过来,就别拒绝了,是多是少都是一份心意。” 里正在旁边点点头,“我和村长都知道大家日子艰难,连着三年的干旱,地里几乎都是颗粒无收,但是日子都是人过出来,没道理三年灾年都过去了,接下来还过不去了?只要村里孩子们活着,只要大家团结一致,就会有希望。” “谢谢,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