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燕属北地对南方的阳谋(2 / 3)
。在当前形势下,靖难南北双方通过对话沟通,缓和局势,增强互信互助,不仅有利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发展利益,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维护整体战略平衡与安全。好了,新华社社论结束!
柳莫遥向世子转述了太后的意思,吕成谅也开诚布公的将太后的意愿再一次的向世子表明。只要能留的性命什么都可以商量。世子表示这本就不是问题。燕王只希望大明能够向正确的方向行进,而不是在那些为了自我利益和文官集团利益不顾大明利益的小人手里面慢慢衰亡。毕竟大明是朱家人的这个基调是不能改变的。就此大明璟代表燕王府向南方提出了一个暂行方案,双方以目前实控制的地区实现停火,不再向对方做出任何的军事挑衅和军事上的针对。燕王府所有的贸易都向南方商人开放。按照四海的游戏规则大家一视同仁。有钱一起赚就好。至于海禁就不要再提了,四海目前的收入早就超过了大明朝廷目前从农民身上盘剥来的血汗钱了。与其压榨贫穷的底层农人,还不如让大家伙儿都富裕起来。真正实现国富民强。当然这部分南面的朝廷和官宦富户会不会听得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种事情真的推动起来,谁都挡不住。到时候就是阳谋。
说穿了就是军事、民政两条路子的事情。军事么,很简单。建文朝现在已经没什么钱了。府库中辎重倒是还有,但是钱真的不多了。这他妈才是最要紧的事情。虽然大部分武将都觉得还能打。不过也就是过过嘴瘾。大家都知道起码两年之内打不起来,因为没钱。所以捞钱现在变成了最主要的议题。本来大家都准备要加税的。但是北面一开放四海的贸易。大家都没空管什么加税的事情了。大家组织商团去捞钱啊!不过北方也需要对等的南方开放消费品市场。也就是让燕属北地的商品大量的进入南方,包括粮食。而柳莫遥、吕成谅带回来的贸易代表团所展示的商品让南方商人头皮发麻。衣食住行无一不足。而且很多都是碾压式的领先。这期间最受打击的是南方的各种工坊。传统的手工业作坊怎么能够和大规模工业生产相比较呢。不过还是有一部分手工业得以保存的。主要是那些真正的工艺。那是大明璟明令禁止用工业品去冲击的。有些工艺是需要保护的,不能令其消亡的。那些手工织绣、酿酒、制酱等各种手工传承已久的工艺是不得冲击的。大明璟可不想在若干年后想要那些手工制品却不得而知的惋惜了。
北方必须完全开放市场的基础上跟进北方的基础建设。道路建设、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必须要跟上。没钱么,贷款啊。用道路、河道以及港口的经营权作为抵押来偿还就可以了。另外北方的税收模式需要南方在三年的时间内统一起来。这部分让建文颇为感动。这是给皇家敛财啊。他当然不知道这是断了他和文官集团之间勾连的阳谋。反正你配合就能多收税。不然就让他们多捞钱。这两厢一下比较后,谁都不会嫌弃钱啊!建文果断的放弃了他的爱卿们。最后柳莫遥和吕成谅带着一份长达百页的南北经贸协议和一支由大量四海商社、船社工作人员组成的商贸谈判团回到皇都。受到了皇帝以及手下一众利益集团的隆重欢迎。在长达半个月的商谈后,皇帝在商贸协定上用了印。从此北方对南方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渗透就开始了。
先是基础建设!四海的营建社在南方规划了两条连接南北和一条连通东西的道路。一条是从北平府南下经过济南府、兖州府、凤阳府直达应天府;一条从北平府经过太原府、南阳府、襄阳府、荆州府、岳州府、长沙府、衡州府、韶州府直达广州府;一条从海州途径淮安府、庐州府、安庆府、武昌府、汉阳府、荆州府、夔州府、保宁府直达成都府。就这三条道路在朝堂之上吵了有一个多月才定了下来。一开始还有人表示这样会让北方军队南下变得太容易。四海舰队就在长江口举行了一场炮击表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什么声音都没有了。人家四海就可以搞定的事情需要搞那么复杂么。连皇帝都觉得没问题,你有什么好啰哩巴嗦的。一旦上面定下来了,下面就好说了。一开始都认为可以过过手大家都赚点容易钱。结果钱就是在账面上滚了滚就进了四海的营建社账目。宫里面拍了个大太监、户部拍了个侍郎在营建社坐镇查实每笔款项的进出。宫里面派出的是吕成谅。这就是去盯着户部那个侍郎的,不能让他找工程的麻烦而已。
在营建社招募了大量的招收流民和无业游民后还是不够工程所需的最低数量是。营建社提出在农村招募工人。因为营建社给出的条件是包吃包住,每日三文。加上赏钱什么的,一个月能拿到千文之多。这让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向营建社。结果很多的地主就上告营建社的所作所为影响了南方的基本农作。而这时候燕王府将五千匹挽马在南方市场上推出。让这些地主难受的不行。挽马带来的农作效率上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习惯了用低廉劳工的那些传统地主很难转换。此时第二弹来了,在淮安府、松江府、宁波府、湖州府、安庆府、金华府和台州府四海投资的工坊大量的向民间集资。方式很简单,就是出售股份。这让这些地主又不适应了。工坊的利润比土里刨食收租可好赚太多了!一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