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0章 兵马围城(1 / 2)

加入书签

城中浓云聚散数日,终于下起了绵绵细雨。

李惊鸿坐于城楼上的哨所中展开崔祯自宁州送来的书信。

自庆元县关闭城门那一日起,崔祯便陆陆续续用飞鸽送来四、五封信,所写的无一不是战事或公事相关,李惊鸿的回信也亦是如此。

二人都没有觉得有任何不对。

可这一次,信中崔祯的遣词造句以及笔下的语气显然松快了一些,竟先是问她是否安好。

李惊鸿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

接着她便知晓了原因,原来是宁州城内的百姓已经尽数转移,宁州知府向朝廷求援得到了回应,说陛下已经派遣了两万西京军来支援宁州,执掌西京军的宣平侯年轻时是战无不胜的西征将军,有他来定能解宁州之困。

届时,他们夫妻二人便可以团聚了。

最后,叫她不必惊慌,静待援军即可。

读到此处,李惊鸿连日来紧蹙的眉头也不由放松了一些。

李惊鸿慢慢把素手伸出廊外,清凉的雨丝落在手心里,感受着片刻的安宁。

她靠在廊柱上,微弯着眉眼看着楼台外的雨,坐在城门的高处能俯瞰到百里之外的青山和延绵不绝种植着胡杨林的官道。

雨线绵绵密密织成一张大网,眼前的景象变得朦胧,李惊鸿原本平静淡然的目光倏地凌厉了起来。

她立即起身将手中信函随意塞进袖口中,三两步来到廊外眯起眸子想要看得清楚一些。

那朦胧雨幕的尽头,分明出现了星星点点的黑影。

她抬头看向高处的哨兵,就见他似是被雨打湿了眉眼,也正便瞧着黑影的方向边揉着眼睛。

丝丝缕缕的雨落在她的长睫、眉宇之间阻碍了她的视线,可她习武数月,耳力也刻意照着前世影卫们的训练方式加以练习。

空气中除了风声、雨声,还有...马蹄声。

“点燃烽火,全军戒备!”

李惊鸿沉静的嗓音自细雨中响起,与此同时哨兵似也看到了远处大批的黑影,立即将烽火点燃,城楼上所有弓箭手齐齐将弓弦拉满。

果然,那星星点点的黑影逐渐变成一个个身材高大带着斗笠的骑兵,不是一人两人,而是上百人的骑兵团,他们行得有些迟缓,正慢慢靠近城楼。

看到烽火台上再次被点燃的烽火,城中百姓纷纷跑回家中将房门紧锁起来,只祈祷下一次自家的房门不是被鞑子的铁骑踏开。

宋祁玉连忙冒着雨丝赶到城楼之上,士兵们手中的弓箭已经蓄势待发,何时放箭,只待校尉的一声令下。

“准备!”校尉的声音传入每一位士兵的耳中,弓弦又拉紧了一些。

“等等。”李惊鸿蓦然打断。

众人闻声一愣,宋祁玉看向一旁立在雨中的女子疑惑的问道:“怎么了?”

下一刻,便有人替她说出了口。

“校尉大人,鞑子的马后似乎还带了百姓!”哨台上的士兵吼道,他站得高,自然看得更清楚一些。

带了百姓?

众人再一望去,就见缓缓靠近的每一个骑兵后面,都用铁链拴着四五个身着布衣的大昭百姓。

他们双手被束缚在铁链之中,脚步有些跟不上马蹄的速度,为了不摔进泥里,踉踉跄跄的小跑着才勉强不掉队。

可有些老弱妇孺脚下一个趔趄整个人都倒在了地上,前面的马蹄不停,他们也爬不起来,只能像拖死狗一般被铁链拖拽着走。

“难道是...曲昌县的百姓?”宋祁玉瞳孔微震,声音暗哑几乎要说不出话来。

一旁的校尉也目眦欲裂:“他爷爷的球!这些狗鞑子竟像牵狗一般侮辱我大昭子民,老子非要废了他们穿成串不可...”

城楼上看到这一幕的将士们也是暗暗咬牙,想想之前姚将军还在的时候鞑子何曾这样嚣张过。

不多时,那些骑兵停在了城门下十几里处,其中一名颈上佩戴长串象牙的骑兵举了举身侧的长刀,隔着雨帘耀武扬威大喊道:

“喂!昭国的病秧子们,天天在城楼上战战兢兢防着我们累不累啊,我阿索勒给你们表演一个训狗解解闷!”

他喊罢,便有一步兵将马后铁链上拴着的干瘦大昭百姓推到阵前,那人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在地。

下一刻,就见那叫阿索勒的骑兵伸脚踹了那干瘦男子一脚,“去,狗爬着去见你们的大昭的官。”

布衣男子却以为这是要放他走,忙连滚带爬往庆元县城门的方向跑去。

“哼,让你跑...”刹那间,一柄长刀立时穿过男子的胸膛,鲜血混着雨丝四溅,男子重重倒在地上,目光定定注视着遥远的城门。

狂风袭来,细密飞扑在李惊鸿的面上,这一瞬仿佛是那男子的血喷薄到她的眼睛里,她与那奄奄一息的男子隔着雨帘对视...

他在问,为什么不救我...

她刚要抬脚却被一旁的宋祁玉拉住,“你干什么,不要冲动,他们这样的激将法就是要激怒我们,哄骗我们出城门,整个庆元县城内只有几千守卫,如何能抵得过那些赤身肉搏的鞑子。”

宁州常年有姚策的宁州军镇守,各县虽有不少士兵守卫,但却没有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