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零八章 刘备刘玄德(2 / 3)

加入书签

眼,张郃还是没动。

这厮真是……

该说是沉稳还是老谋深算呢,张郃虽然能力极强,武力也高,但张辽和他也只是因为同是降将而惺惺相惜,对他这种谨小慎微的状态,其实并不赞同。

对比之下,张辽则是胆大心细,人都来了,总不能就这样僵在这里。

夏口太过重要了,刘备又在这里准备了太久,张辽不想围着攻打一年才拿下来。

说不得,只能他先动了。

楼船再次行动,朝着夏口城头压了过去。

整个过程,依然是悄然无息的。

结果一直到了城墙边,夏口城头还是毫无反应。

张辽一咬牙,指挥楼船靠墙,果然如他所想,因为洪水,楼船恰如云梯一般,很容易就让士兵登上城头。

张辽谨慎的看着,登城的一小队士兵转了一圈,挠着头站在城头汇报道:“将军,真的没人?”

“没人?”

张辽困惑无比。

就在攻打沔口的时候,他们的斥候就探查过夏口,刘备一直在巩固城防,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夏口百姓里,有很多都是从新野跟刘备过来的人,城中装不下那么多人,他们便住在城外,却心甘情愿的帮刘备干活,增厚城防。

攻破夏口,本就该是一场难上加难的战斗。

“就这样攻破了?”

张辽亲自踏上夏口城头,依然感觉很不真实。

城外百姓不见了,这很正常,洪水来了,各自逃命。

城头守军也不见了是怎么回事?

没多久,张郃也登城上来,依旧是不见守军。

张辽忍不住了,他下了城池,站在半人高的城内泽国中,看着鳞次栉比的街道,皱着眉头。

张郃和他并肩而立。

这夏口城静悄悄的,竟是一座没有守军的城市。

可是仔细一看,却又有房屋之上亮着火光,还有人在屋顶上避难。

“搜查,询问!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张辽终于喊了一声,喊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

……

哐当当当……

车辆行驶在长江南岸,黑暗中,陈到凭借在南岸停留的短暂记忆,指挥着士兵前行,他看了看最中央的马车,同样皱起眉头。

马车里只有四个人。

刘备、关羽、张飞、赵云。

张飞一脸怒容,嘿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刘备、关羽则闭目养神,对他不理不睬。

赵云数次欲言又止,身为刘备近卫,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刘备这两个月做了些什么。

刘备几乎每天的所有时间都在巩固夏口城防,刘琦公子觉得这道城防,是他们最后的火种,可赵云分明能够察觉,刘备的心思,是把夏口当成自己戎马几十年的最后坟墓。

他用了两个月时间,给自己准备一场浩大的葬礼,试图凭借这座坚城,与几十万曹军硬碰硬。

然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关羽等人撤回了的时候,刘备没改变死守的主意。

糜芳慷慨陈词,说应该执行隆中对的时候,刘备没改变主意。

亲眼看到周瑜船只只剩下一两千人,过夏口而不入的时候,刘备咬牙叹气,却还是想要坚守。

洪水涨起来的那一刻,刘备还是没改变。

但当一个斥候逃回来,告知刘备,曹军正在到处救灾的时候,刘备突然改主意了。

一万多夏口守军,刘备只带了最精锐的两千人,还有刘琦公子以及关张赵等嫡系将领。

剩下的人,被他安排到了百姓之中,不许他们抵抗。

两千精锐,于今日傍晚,跨越长江南下了。

没有通知江东军,也没去江东的南昌、柴桑等地,他们就这样在江东的野外继续南下。

赵云终于忍不住道:“主公,咱们就这样一箭不发,弃了夏口城么?”

刘备睁开了眼睛,眼睛红红的,竟像是默默哭过。

“子龙,你觉得匡扶汉室,需要的是什么?”

赵云一呆,没想到他不仅没回答,还问了自己一个不相干的问题。

他思索道:“当然是兵精将广,奇谋良策,这两件事缺一不可。”

刘备苦笑道:“这二者固然重要,但咱们都没有啊。因此,便只能走第三项,那就是人心……”

“人心……”

赵云低声咀嚼这两个字。

张飞也是怒急了,不忿道:“大哥仁慈,天下皆知,你不愿夏口百姓受难,所以弃城,俺已是不解,可是夏口囤积的军粮为何不烧?为何不让百姓阻他们一阻?这岂不是白白便宜了敌人?”

刘备点了点头:“是便宜了敌人。”

张飞更是着急:“那大哥,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

一直一言不发的关羽这时发话了。

关羽捻着胡须道:“不烧粮草,是为了让百姓在洪灾中有个活路。不让百姓阻敌,是为了让百姓避免被曹军杀伤。听到曹军救人才离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江夏百姓不忘记大哥的好而去记曹军的好。这都是为了仁义啊!”

赵云默然,张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