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府试开始(2 / 3)

加入书签

河山画?

从古至今,擅画河山的巨匠不知凡几,名家大作更是多不胜数,自己虽然擅长彩绘,但单凭造诣上来讲,还差得很多,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还有就是,孟岚山不仅博学,还深谙画道,他的要求绝不一般。

除非能够另辟蹊径,否则实难做到出彩。

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即使能力做不到,也不能不尽力一试呀。

“你现在要参加府考?”孟岚山自言自语了几句,又道:“也罢,既然你我逢缘至此,那我就指点你一二吧。”

齐誉闻言大喜,急忙起身致谢。

“决定考试成绩的因素有许多,除了自身的学识之外还有外因一说。比方说,主考官的评判理念以及答题的技巧等等。”

对于这些,齐誉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请先生赐教。”

“嗯,默写之类的题目自不必说,考得都是些记忆力而已,但杂文和策论不同,不仅要摆明立场,还要论点鲜明,否则,就算不得是好文章……”

齐誉全神贯注地聆听,生怕漏掉其中一字,这些学问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更不是严夫子那种乡下秀才所能教授到的。

弥足珍贵。

“至于考官的理念……知府赵明玉乃是商贾之后,他年轻时曾因有商家的背景而受到过排挤,这也造成了他在施政上的偏激。他这个人重商重利,作风更是凌厉果断。”

“晚生……明白了。”

……

这种指点,比那一百两银子还要珍贵。

说完了这些,孟岚山便轻轻端了端茶杯,齐誉忙致谢告退。

离开孟府时已是中午,齐誉在路边摊上随便吃了些东西,然后准备返回寓馆。

此行可谓收获巨丰,不仅得到了大儒的指点,还赚到了一百两银子。

就如二舅说得那样,和文竹先生这等人结交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看来真是如此。

突然,耳边忽然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

“殷大哥,你瞧他那得意的样子,还以为是捡到宝了呢?”

“原来是齐誉呀,小人得志而已!”

是谁在背后乱嚼舌根?

齐誉忍着牙酸回头去看,却见是叉腰的柳锦程和手摇折扇的殷俊。

当下,他两个正从客栈中走出并和自己擦肩而过,正往北去。

齐誉看着路径实况,讽道:“一条鸾凤往南飞,两只烤鸭朝北走。”

烤鸭?

殷俊的笑容僵了僵,摇着折扇哼道:“我没心思和你拌嘴,咱说正事。县试时是我运气不好,让雨水给污了卷子,所以才落后于你的。这次嘛,你不会再这么幸运了。”

“是吗?”

唰!

说罢,齐誉也打开了自己的折扇,然后覆在背上轻轻拍动,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

呃……

柳锦程一脸愕然,这……早知道自己也带上一把折扇了。

“别不多谈,咱们考场上见!”殷俊见他骚包得恶心,就更不悦了,甩袖子离开。

柳锦程也哼了一声,随之而去。

看来殷俊还是不服输呀,这是想要在府试中扳回一城。

这可不行!

得赶紧回去复习去,要不然,就被这厮给落下了。

至于小舅子,要找个时间和他好好谈谈,问问他,为什么偏要和殷俊混在一起?

随着开考日的渐渐逼近,寓馆里的气氛也紧张起来了,朗朗的读书声更是不绝于耳。

“子曰:……”

“经云:……”

“嗟呼!……”

所有人都在做着最后的冲刺,临抱佛脚,不敢懈怠。

戚景比较另类,他并没有背诵经典,而是默诵佛经。

他的身板本就魁梧,朝那床榻上盘腿一坐,很像是一尊活佛罗汉。

“戚兄,你为何背诵杂书?”齐誉禁不住好奇,问道。

“四书五经我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只想放松心态,消除心里的紧张。”戚景睁开了佛眼,解释说。

哦,他这是在自我解压呀!

齐誉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所有人都早早地起床了。

反正睡不着,还不如早点清醒一下脑子。

考生们全都是沉默不言,各自地检查着自己的考篮。

尤其是浮票!

绝对不能忘记带了!

试想一下,进场时忽然发现忘记带准考证了,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早餐后,考生们就集体出发了,准备打好接下来的这场府试的大仗。

长街上,一条由考生们汇成的长队缓缓前行,他们并没有雄赳赳气昂昂姿态,除了紧张还是紧张。

考场如战场,有几人能临危不惧的?

齐誉混在人群之中,心里也不轻松。

府试,共分为是三场,前两场各考一天,然后中间休息。

第三场则是连考两天,且不得外出,吃住都要在考场里面。

流程上和大致县试相同,首先是核验浮票,验明正身,然后就是搜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