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33 章 三十三章(1 / 10)

加入书签

景泰位面。

经过百官磋商,朱祁钰最终决定给南明隆武帝送去如下支援,分别是:

五千精锐战士,以及他们的家人。

紧急调拨来的水师战船若干,因为隆武政权定都福建,北伐主要走水路,

粮草军械若干,可以支撑一年有余。

以及,许多的“人才”……

石亨/徐有贞等一众夺门之变的“功臣”们,全部被打包送了出去。

隆武帝:?

行吧,他不挑,有总比没有好。

石亨对此,倒是接受得十分坦然。

自己今后做出了那样的事情,还能够保留一命,已是陛下看在从前的功劳上,网开一面了。

他跟徐有贞这种无才无德、纯粹投机倒把之人,还不一样。

他是有一定能力的,素来骁勇善战,被称作“有陇西李氏之风,使之卧虎北陲,自当匹马不南矣。”

在京师保卫战中也曾担任总兵官,身先士卒,屡建功勋。

只是后来……

荣华与权柄终究迷了他的眼,再也找不回当年为国为家,浴血奋战的那颗初心了。

走过世间繁尘喧嚣纷纷,却依然一身清白、片尘不染者,世间能有几人?

在整个时代,也就只有一个于谦罢了。

大军离开的那一日,百官都来到殿前,为这支远征的队伍送行。

于谦迎着清秋的冷风,揽衣坐下,抚琴奏了一曲《出塞歌》。

琴音铮铮凛然,如同凤鸣金铁,万古的浩荡长风与山河正气遗声,都在弦上激荡,信马由缰地散入秋日霜天。

在这琴声中,战士们都拖家挈口,老幼相依,最后一次回望家园。

他们都知道,此一去,便再也不能归来,但最终,还是依旧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前方。

只因一百年后,有另一个大明,山河在异族铁蹄下破碎,百姓惨遭屠戮陷于水火,等着他们去拯救。

一曲终了,穿越光门开启。

朱祁钰倾酒一杯,洒于地面:“祝诸君此去万里,诸事大捷,日月江山永在,大明江山永在!”

战士们鱼贯而入,列队去往后世的南明。

石亨走在最后,褪下了忠国公的衣冠印信,放在地上,向着朱祁钰长长三叩首。

而后一言不发,径自去了。

光门的另一头。

隆武帝朱聿键白发如雪,正在静静地等待。

他是天下汉人中,最后一位被视为中兴之主的帝王,却一生命途凄惨。

因为祖父的迫害,后来又因起兵勤王触怒了崇祯,在高墙监狱中,度过了一十八年岁月,甚至一年前才出狱。

朱祁钰与他隔空对望了一眼。

眼前这位帝王,着实是相貌堂堂,天日之表,虽一身书卷气,看似清癯文弱,目光流转间却如若两道冷电,写满了坚毅决绝。

“朕把他们交给你了”

,朱祁钰微微颔首。

隆武帝行礼谢过:“景泰陛下放心。”

朱祁钰看向他身后,忽然发现……

隆武帝这个皇帝究竟当得有多寒碜,为什么堂堂天子会面,身边就只有一个少年陪同啊!

他的百官呢,侍从呢,亲信与死士呢!

朱祁钰叹气不已。

那个少年,正是最红衣轻狂的年纪,显然被家人保护得很好,神情高傲,又不失天真,修丽眉眼间凝聚着一种所向无前的锐利锋芒。

“皇儿”,隆武帝温和地看向他,“走,去看看我们的援兵。”

少年版本的郑成功,当然也可以叫朱成功,此刻神采飞扬地说:“真好,我们现在终于有力量进行北伐了。”

“对了父皇”,他又问,“这次我可以自己统领大军吗?”

隆武帝却忽然沉默了。

他看着少年郑成功,便想起之前在天幕上,别人提起的他未来事迹。

焚青衣,抗胡虏,驱外夷,收台湾,转徙风浪,一柱擎天。

就连敌人康熙都赞美他:

“四镇多一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隆武帝感叹于郑成功的光辉未来,也意识到,以后自己不在的日子,这孩子独自一人,必定吃了很多苦。

天下为人父母者,纵有千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思,到头来,都免不了生出这样的一种诉求: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