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四百章 科学家的手札(1 / 1)

加入书签

619矿洞在清朝门户大开的时候,东印度公司跟日本等势力,都曾经先后在这里进行过采矿。

断断续续吧,也采了很多年,从

当时西海戈壁滩上绿洲还比较多,沿途都有车马店,颇为繁华过一段时间。

拉煤的大皮车,经常如长龙般蜿蜒在西北,那场面很是壮观,清末的一些学者还曾经描写过。

后来战乱时被海西马家占了,也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大肆挖掘,可以说619当时是香饽饽。

直到建国后,中断了几年,随着苏联援建开始,619再次重新开采。

当时的产煤量非常大,而且煤质也是上乘,甚至有段时间还出现过大量的无烟煤。

直到619矿洞杀人案彻底爆发,这才让619彻底的走向了停产。

钱森森是苏联科学院的高材生,曾经参与了华夏最机密的核弹制造等重要项目,也是华夏当年为数不多的科学家之一。

619矿洞杀人案大爆发的时候,他正好在西北考察核导弹发射井的选址,而且当时他的目标,正好是619其中的一个废弃的延伸矿井。

杀人事件中,来自苏联的探矿专家就不幸身亡。后来华夏跟苏联组成了联合调查团下井,准备彻底探查。

钱森森在619寻找核弹发射井,这里的其他矿洞发生了杀人事件,自然也会参与调查。

他在苏联求学,俄语流利非常,也就暂时担任了苏联专家跟华夏调查团的翻译。

这个调查团的人并没有像后来那样,一进入那个新矿洞就发生死亡事件,而是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在矿井内进行了调查。

手札中记载,钱森森等人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个矿洞的地面与众不同。

亿万年前,地球经历了板块运动,西北更是经历了昆仑山的造山运动。翻天覆地,沧海变桑田。

在地质成煤时期,由于植被深埋在地下,经过亿万年的质变,逐渐形成了煤层。

因为是植被质变,因此煤层普遍较脆,我们在家里烧煤的时候,一锤子下去四分五裂。

可是钱森森等调查团,却发现这个矿洞内的煤层质量异常不同——硬!

真的好硬,硬到完全挖不动。

本来应该是向下挖的矿洞,因为采。

当时这个矿洞还没有开采多久,忽然就平白无故死了三名矿工,死状都是七窍流血,没有明显外伤。

当时大家都以为死者是中毒身亡,毕竟矿洞内充满有毒气体很正常,被熏死很正常。

所以又增加了通风口,也的确又安静了一段时间。

可第二次出问题的时候,忽然一下子就死了五个人,全都是同样的死状,这一下子引起了轰动。

矿井内部组成了调查团进去调查,他们在里面吃住了一段时间,什么也没有发现。

于是矿井又开始了运作,这次钻探的工人们都很害怕,还在矿里供了关二爷等神像。

当然,大生产的时候,这种事是悄悄做的,矿里的领导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他们心里也发毛啊。

可是恢复动工没多久,又出事了,这次一次死了八个人,有几个还爬出了矿洞,只说似乎听到了一点声音,不过没交代清楚就都死了。

在一个矿井下,没有发生瓦斯爆炸,地下水透水事故,就死了这么多人,这简直匪夷所思。

有年长的本地矿工,就说起了日寇开采跟马家开采期间,也死了很多人的恐怖事情。

619矿洞杀人的事情,一时之间传的沸沸扬扬。

当时可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时期,怎么能允许有这种鬼怪说法呢,于是事情越闹越大,终于闹到了上面。

所以,钱森森等人的调查团就到了,他们中有苏联专家,也有华夏专家。还有包括钱森森在内的几个核能资源专家。

他们深入矿洞,仔细调查取证,经过对其他几个曾经发生过同样事故的矿洞调查,他们终于发现了杀人矿洞的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地下煤层忽然变硬,而且硬到变态的那种。

他们里面专家多,对这些变硬的部分进行了水量测量,逐渐的勾勒出了一份图。

是跨度非常大,但是有弧形的一份图,不过萧衍没有看到图纸,他只看到了文字描述。

而在接下来的一页,也就是有图纸的那页,明显被撕掉了。萧衍愣了下,是谁撕掉这副至关重要的图纸呢?难道是李老?这不可能啊,他没必要再保留什么!

没办法,萧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