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重耳在外而安(1 / 2)
看凌敬还在那转圈,李善开始思绪放飞,突然想着,这次齐王和太子到底有没有勾结呢? 按道理来说是没有的,因为那天自己准备将杨文干调到陇州区,裴寂、裴世矩都没有反对,只有封伦一个人跳出来反对。 如果齐王在坊州,在仁智宫搞东搞西,对太子会不会有什么促动? 还有杨文干,此人乃是李建成侍卫出身,真的会与齐王合谋吗? 封伦身为宰辅,又是天策府司马,以目前的局势来说,封伦就算与齐王有过勾结,也应该果断的做切割,他到底有什么把柄落到了李元吉手中? 李善隐隐猜测,估摸着很可能与李世民有关。 李善突然又想,如果这次仁智宫避暑,从头到尾什么事都没发生,完全是自己杞人忧天的话…… “咳咳,咳咳。”凌敬的咳嗽声打断了李善的思绪。 “凌伯?” 凌敬犹豫了好一会儿,低声问:“你预备如何?” “申生在内而亡。”李善的话显得有些隐晦。 “重耳在外而安?”凌敬眼神闪烁不定,“倒是个办法。” 一旁的苏定方对这些不是不擅长,而是完全一窍不通,跟听天书似的。 所谓的内外,指的自然是仁智宫。 如果一直待在仁智宫内,任由对方施展,那肯定要危险的多,能应付的手段也会少得可怜,这就是申生在内而亡。 如果找个机会遁走,李善至少能组织起一支不少于五百骑的队伍,这个数字不算庞大,但以其在军中的威望,在朝中的地位,或许会有奇效,至少会有着让对手预料不到的变化,这就是重耳在外而安。 如果真到了关键时刻,李善凭借日月潭能拉起一支千人规模的队伍,而且战力还相当不弱,即使在京兆内,这也是一股不算弱的势力了,有这样一支军队在手,李善能做的选择那就多了。 这才是李善刻意只挑选二十亲卫的原因……人少,到时候好溜。 李善想了想低声说:“只要没有东宫掺和,齐王纵有百般手段,也难以得手。” 凌敬微微颔首,他知道李善这句话的意思,只要李善能脱身,是能轻而易举的击败李元吉的……这位齐王殿下实在没什么能耐。 “东宫那边?” “理应无虞。”李善低声将自己的分析说了一遍,最后笑着说:“前日裴世矩刻意提及杨文干调陇州一事……真不愧是名扬天下数十载的名臣,虽然不知他知晓多少,但肯定也嗅到了味道。” 凌敬松了口气,点头道:“太子、裴世矩不会掺和进去,除非是秦王殿下……” 李建成动手的第一目标是李世民,如果仁智宫那边出了事,除非是确凿李世民已死,否则李建成不会妄动。 转头看了眼苏定方,凌敬轻声道:“定方,此事不可泄露分毫。” “是。”苏定方应了声,其实他都没听懂多少。 李善对仁智宫可能发生的事情做了这么多准备,如果能派的上用场那是好事,但如果被人发现端倪,那李渊、李世民这对父子对李善的观感,那就要大打折扣了。 凌敬心里有数,虽然自己如今是秦王的心腹幕僚,但自己身上永远都擦不去魏嗣王李怀仁的痕迹……这辈子都擦不掉。 一旦秦王他日登基为帝,苏定方、张仲坚、侯洪涛、曲四郎、刘黑儿这些曾经或现在的亲卫统领很可能成为军方重将。 而凌敬很可能会与杜如晦陆续执掌门下省为宰辅,而李善也在李世民面前举荐过马宾王……如果马周也能得以身居高位,甚至列入宰辅,那李善不可能不遭到忌惮。 说白了,凌敬虽然忠于秦王,但也要为李善的未来考虑……更何况,凌敬的两个儿子都很平庸,他还指望孙辈中出个人物,而李善这么年轻,有的是机会来提携后辈。 更别说凌敬的孙女都定下了明后年许给李善为妾室了。 如果李善只是国公,那么妾室是有点委屈了,但现在册封嗣王,妾室也是很有地位的。 按照惯例,李善这个魏嗣王后花园中,除了一位正妃之外,还能有两名贵人,凌敬的孙女已经定了个位置了,还剩下一个……周氏最近和小蛮都有些生分了。 “阿郎。” 门外响起了朱八的禀报声,“侯家大郎回来了。” “嗯。”李善应了声,笑着说:“也不知道这次陛下避暑,要带走哪些人,留下哪些人。” 凌敬低低的道:“如果将齐王留下那就好了。” 如果李元吉不去仁智宫,估摸着没那么多破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