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九十章 选择(1 / 2)

加入书签

很多人包括李渊、李世民都私下觉得李善更适合代州总管位置的原因就在于难以安置,这也是制约李善回京的主要原因。

如此大功,既不能进爵,又难以晋职,难道只赏赐些钱财了事?

毕竟年少,又是宗室,不太可能入三省六部,这是亲王的特权,其他位置如何与天下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代州总管相提并论呢?

而且李善虽被列入宗室,但毕竟不是皇亲,再加上虽然功勋卓著,但离着功高盖主的程度还远着呢。

如今李渊都后悔年初突发奇想赐下邯郸郡王这个头衔了,不然往上晋爵还好几层呢,自己也不用这么烦恼了。

换句话说,李善算得上功高难赏了,功劳不算特别高,但的确难赏。

关于这个问题,李善早在代州就细细考量过,回京之后也与凌敬商议,后者还带来了李世民的话……不干涉。

当时李善还挺诧异的,这态度有点古怪啊……难道李世民对自己放弃代州总管的行为很不满吗?

但后来经过凌敬的解释,李善登时心里p……李世民那边的确进退维谷。

“此战之前,大郎倒是建言,宗正少卿不错。”李渊笑吟吟道:“怀仁处事公正,倒是合适……对了,这还是弘大的举荐呢。”

在李渊看来,裴世钜是李善的举主啊!

先举荐其出任代县令,屡立大功,再举荐其出任宗正少卿……传到后世,一段佳话呢!

而且与东宫、秦王府关系都不错,在代州处事公正,不偏不倚,正合适!

李善猛烈的咳咳咳了几声,低着头一阵咳嗽,暗暗咬牙,裴世钜你个王八蛋……你给我等着!

“不过怀仁此番大破突厥,当越为晋职。”李渊试探道:“宗正卿倒是合适,正巧窦琮卸职……”

李善的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伯父,小侄年少,明年才加冠呢……伯父说笑了,说笑了。”

怎么可能答应?!

其中利弊凌敬早就仔仔细细给他剖析过了,宗正卿之前是扶风郡公窦琮担任,这位早年就和李世民不合,虽然参与了洛阳大战,但早早就投入东宫门下。

在隋唐两朝,宗正寺的权柄不算小,好吧,亲王管不了,但大部分郡王肯定是受其约束的,还有公主、县主等等。

这些倒还罢了,后宫嫔妃……那也是宗正寺管不了的,是李渊和万贵妃的事,但相关的外戚是受宗正寺管辖的。

如果李善真的进了宗正寺,不管是宗正卿还是宗正少卿,一旦出了什么破事,那真是要进退维谷啊!

比如当年尹德妃的父亲尹阿鼠打的杜如晦手指都断了,再比如也被列入宗室的燕郡王罗艺将房玄龄的手指打断了……

李善是管还是不管?

管的话偏向谁?

偏向秦王,那裴世钜一来能确定自己的揣测,二来能在太子面前挑拨离间……那厮早就投入秦王麾下了,虽然这真的不算挑拨离间。

偏向东宫,那李世民怎么想?

就算李世民不埋怨,那向来看李善不顺眼的长孙无忌呢?

还有房玄龄、杜如晦这对吃过大亏的天聋地哑呢?

李善依稀记得,史书中记载,李世民在夺嫡之争中长期落于下风……正常的夺嫡之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后宫嫔妃给李渊吹得枕头风。

现在李世民能让凌敬传话……不干涉,已经不错了,没让李善入宗正寺,通过李善交好嫔妃。

李善心想自己这一战打的倒是挺值的,不然回朝真的有可能出任宗正少卿,那时候的自己只有雁门大捷之功,可不像现在这样有底气拒绝呢。

李世民之所以寄语不干涉……可能也与自己这次大破突厥有关。

“那就挂个左武卫大将军吧。”李渊想了想,“挂个虚职?”

李善早就准备好了,从一旁的包裹中取出几朵棉花,“伯父你看,这就是棉花。”

“嗯,以前也见过。”李渊点点头。

“将棉花填充入衣物,最重要的就是要取出棉籽。”李善做了个示范,用手指扣着被棉花裹在中间的棉子,好一会儿才抠出一粒,“挺难的……是将作监帮了忙,才弄出一台摘采棉籽的器具。”

“你想去将作监?”李渊迟疑了下,“如今无出缺,少匠乃前隋大匠何稠。”

这个名字李善听张文瓘提起过,是个牛人,那台轧棉机就是出自此人手笔。

大业年间,隋炀帝杨广远征高句丽,命大名鼎鼎的宇文恺造辽水桥不成,强行渡河,大将麦铁杖战死,之后就是何稠出手,据说两天就造好了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