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安风雪(1 / 3)

加入书签

“闹肚子吗?”

“呵呵。”程处默不屑一笑,“是个人都会闹肚子,你难道不会?”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我这人比较讲卫生。”

对张阳的这种习惯,程处默很不喜欢,就像是一个好好的汉子,非要活得和女人一样干净。

俩人坐在一起吃着烤肉,然后安逸地看正在挨打的海空。

好一会儿之后,几人这才停手。

张阳问道:“还是没有开口吗?”

程处默摇头。

“我们小将军的钱呢?”刚刚打完人的壮汉喝问道。

“贫僧也不知道钱为什么没有送来,贫僧真的按照你们说的写信了。”

程处默吐出一口浓痰,“这倭僧不说实话。”

别看程处默年纪轻轻,这才刚刚戴冠成年一口老痰吐得很是熟练。

张阳摇头叹息。

程处默指甲抠了抠卡在牙缝的肉丝。

稍稍和他移开一些距离,张阳自顾自吃着自己这块烤肉,处默是个粗人,平时卫生习惯有点差,应该说大唐的武人卫生习惯都不是太好,而且洗澡也不勤。

倭僧求饶道:“倭国距离长安城路途遥远,也可能是路上出了意外。”

“出了意外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张阳揣着手站起身低声道:“明年要再不送银钱过来,就把他的供状交到大理寺。”

海空心如死灰跪在原地。

眼看就要到年关,忙碌了一年的骊山也要进行重新收整一番。

上官仪和武士彟整理着村子里的各项产业与收支。

总结人口,总结生产,还要做好村子每个劳作的人的酬劳分配。

今天村子,还有一件特殊的事情。

在孙思邈主持的医馆旁又开了一间新的医馆,牛闯看新落成的医馆,门匾上就写着骊山外科医馆。

“孙神医,为何要起这么一个名字?”

孙思邈抚须道:“这边是当年张阳的计划,他要开设一个大唐的外科医馆,专门用来治疗外科的伤病。”

“某没有读过什么书,听不懂这些。”

孙思邈抚须道:“外科除了治疗跌打损伤,还能给你治疗牙齿,又或者是腿脚不便利的问题,之前一直没做开设是因为手中的大夫不够,医馆开设至今,换了几拨人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也够应付了。”

牛闯知道整个村子就是医馆还是赔钱的,尽管一直都没有赚钱也没有利润,张阳宁可一直花钱也不让医馆倒闭。

孙思邈神色凝重,“也有几个大夫是从宫里的太医署来的,我们给的银钱是太医署的好几倍,他们也乐意过来。”

“都说张侍郎爱钱,在治病救人这件事上,根本不省钱,反而不停地往医馆送钱。”牛闯心中感慨,一直以为张阳就是一个爱钱的才会想着挣这么多的钱。

原来他心中也是有一份高义。

孙思邈拿过一份药方仔细看着,这些大夫中也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一直沿用至今,时常一起专研病情。

给张公瑾的药方也都是众多大夫几番商讨的结果。

或许张阳出于为了救他自己老师,顺手才开了这个医馆,不论怎么样还是佩服他能够持之以恒。

如今张公瑾病情看起来虽然不乐观,至少可以稳住一些病症,通过药汤或者适当的运动来平衡他体内的气血。

尽可能避免病情恶化,一个人的医术是有限的,寻常人家可能就请一个大夫,一个大夫治不了便换一个大夫。

张阳将这么多大夫聚集在一起,以一个团队的形势大家总结经验,一起来制定药方,来提出治病的方法。

大夫们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得到收获,也能从中学到不少。

治疗方案一直再改进,用药由浅入深再到慢慢调理。

这种正面影响,或许就是张阳一直以来提倡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等到张阳和李玥夫妻俩来到村子里,临近过年村子里摆了几桌团圆饭,还给了不少村民奖金,并且提出了明年村子的生产方案。

将生产方案交给上官仪,让上官仪与武士彟一起去安排。

与村民们坐在一起吃饭,张阳小声问着上官仪,“我去见过处默了。”

上官仪笑道:“处默如今办事稳重许多。”

张阳笑道:“又过去了一年了,你有没有打算再入朝堂?”

上官仪放下碗筷,“在哪里治理不是治理,都一样,或许在这里可以更好地放开手做事。”

武士彟讲道:“听说高士廉已经离开了朝堂,现在陛下非常依依仗长孙无忌,如此一来朝中大权都会落在陛下最信任的臣子手中,眼下不是回朝堂的好时机。”

上官仪没有做官的经验,可他对大唐诸多律法很清楚,也知道朝堂的结构这都是他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