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章 立志(1 / 3)
宗正寺外一片狼藉,李道宗的心中满是失望,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杀害官吏都在所不惜。
他快步走上前,看着上官仪低声问道:“委屈你们了。”
上官仪收起手中的刀,行礼道:“我们都是奉命行事。”
李道宗低声道:“在宗室的关系中,他们这些人本着是陛下的亲戚,便为非作歹,陛下与太上皇一次次地容忍,可若继续留着他们胡作非为,社稷难安。”
上官仪点着头,没再言语。
李孝恭板着脸快步走入宗正寺内,三五官衙就护在一旁。
张阳坐在中间,正在看着卷宗。
“你看看你,都闯了什么祸!”李孝恭指着外面的街道责备道:“老夫在骊山,就这么三五天不看着你,你就闯了这么大的祸。”
袁公瑜上前低声道:“河间郡王,县侯也都是为了……”
“你闭嘴!”
李孝恭的一声大喝,吓得袁公瑜一哆嗦,低着头不敢吱声了。
河间郡王很恼怒,看似责备话语中多是长辈对一个晚辈的关切。
张阳摆手道:“没事了,你们都出去吧。”
“喏。”
等这些官吏都离开了,李道宗也走了进来。
宗正寺内就剩下了,张阳,李孝恭,李道宗,还有躲在门后不敢大声出去的荆王李元景。
张阳给两位倒上茶水,“这是今年从江南送来的新茶。”
李孝恭的脸色稍有缓和,他刚拿起茶杯又迅速放下,“你非要做这些事吗?”
张阳颔首道:“这是我帮陛下做的最后一件事。”
“帮陛下?”李孝恭不住摇头,“陛下的话也不能什么都听,你不像朝中那些人对陛下听之任之,陛下让他们将自己卖了,他们都甘之如饴,你不一样。”
他又道:“太子呢!他并不是在监国吗?人在何处!”
李道宗安抚道:“兄长,勿要恼怒,太子是储君,陛下不会让太子沾上宗室的血。”
李孝恭咬着牙,红着眼道:“宗室的盖子一揭开,他们会和你拼了命的。”
张阳道:“我知道,武德一朝到贞观为止,欠下的旧账已经够多了,到了下一个储君手里,不能还有这么多的旧账,大唐必须要焕然一新。”
要是都放在以前,天可汗宽容大度,当初天下大乱,为了平定中原,安定人心只要那些人放下了刀兵,安心投降。
天可汗不仅不会计较,还会给予优待。
可当年天下英雄都已经不在了。
有些事也要有个了结,不能因为一时的旧情,而成为他们胡作非为的本钱。
张阳又道:“律法不严,何来治国,何以安民心?”
李孝恭摇头道:“烦死了,真的烦死这些事。”
见他起身,李道宗道:“咦?兄长这是要去做什么?”
李孝恭不耐道:“去看着玥儿,这帮杂碎无法无天,谁敢靠近玥儿与张阳,老夫剁碎了他!谁敢动那几个孩子,老夫将他挫骨扬灰。”
心说这李孝恭表面责备,内心护短护得要命。
李道宗又道:“兄长,我也去。”
张阳走出宗正寺的时,有领军卫的官兵正在清扫街道,他们将伤者抬走,将路面洗干净。
不过这些人都不敢去看宗正寺,也不敢直视这位在长安城杀伐果决的县侯。
张阳提笔在宗正寺的门前,开始书写。
街道上还带着一些血的腥味,在这种环境下写字的感觉格外好。
一首诗写完,张阳将笔递给了一旁的袁公瑜叮嘱道:“看好这里。”
袁公瑜神色凛然道:“喏。”
当县侯离开,有清洗街道的官兵看到墙上的字迹,那是骊山县侯写的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虽然人们早已看过骊山的诗篇,但当看到张阳写下这首诗,还是有不少人肃然起敬。
袁公瑜感慨道:“县侯这是立志啊。”
想到这里,他又道:“找人在官衙前立下石碑,碑文就是这首诗。”
“喏。”
不论袁公瑜这么做是为了讨好张阳也罢,还是说心中的壮志热血被点燃,今天在宗正寺外发生的事,肯定会被很多人记住。
朝中最有权势的外戚与宗室之间的矛盾已被点燃。
长孙无忌听到家中仆从前来禀报,有许多人站在门前前来相见,那些人都是请求面见陛下,来给宗室说情,并且罢黜张阳的。
多少年了,长孙无忌也好久没有这种热血的感觉了。
“赵国公,这些人还是不见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长孙无忌颇为享受地喝下一口酒水,“多好的句子呀。”
见赵国公还沉醉其中,仆从又道:“小人要如何回复他们?”
“唉……”
长孙无忌叹息一声,觉得自己半辈子窝囊。
现在想来不如张阳,这小子是真的有种。
他低声道:“老夫早就想这么干了。”
对一旁的仆从的话语,赵国公不理会,对外面求见的人也是不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