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七章 李元昌的“孝心”(1 / 3)
几只鸟儿停在屋檐上叫个不停,张心安听着烦了就会拿着一根杆子敲打着屋檐,鸟群又飞起来,四散而去。
只是过了片刻,这些鸟儿又回来了。
张心安又拿起了杆子拍打屋檐,赶走鸟群,他可以与这些烦人的鸟儿斗争许久。
张清清用罢饭食,便跟着小慧姨姨一起离开了。
华清池边,张阳继续看着奏章,各县除了各个作坊生产以外,还在进行着退耕还林。
各县都递交了去年以来种植的树木,其中泾县种的最多,“小武。”
“嗯。”
小武应声走来,“师父有什么吩咐。”
张阳将十二县的奏章整理好,递交她,“各县都种树了,你统计汇总做个图表。”
她抱起一堆奏章便走入了藏书阁。
张阳书写着给各县的批复,除了退耕还林还要疏通河道,关中夏季雨水较少的时候需要疏通河道,等秋雨来之前保证河道的疏通。
看要批复的奏章还有一大堆,气馁一叹,喝下一口茶水接着看着,这份奏章是宗正寺送来的,汉王李元昌得知李渊过世之后,在封地悲痛不已,一时间病倒。
如今病体稍有康复,就想要来长安城祭拜,尽一个儿子的孝道。
这又是皇帝的家事,照理说这种消息应该径直送给皇帝的。
张阳写了一个否决的批复,便将这份奏章放在一旁。
批复完这些奏章已是午后,张阳拿过小武汇总的图表,关中各县种树总数加起来也只有八千余棵。
这种进度并不足以让人满意,狄知逊一个人的主持下就在河西走廊种了上万棵树,他们才这么点。
小武低声道:“弟子看各县呈报,这些县丞的说法是因土地不够,各县自己能用的土地本就不多,多数土地用来耕种都不够,更不要说来种树了。”
张阳颔首道:“我知道了,你先收拾下去吧。”
“喏。”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张阳放松着胳膊,让婶婶将这些奏章送到村口,会有人在村口接受奏章的。
“爹!”
家门口传来了儿子的喊声,张阳回头看去,“怎么了?”
张心安抓着一只嘎嘎叫着的鸭子,那鸭子正在扑腾着,叫个不停,“爹,快烧锅造饭,孩儿抓了一只鸭子。”
听着鸭子叫唤与儿子狼狈的模样,张阳顿时觉得头疼,想抽他!
这小子什么时候去降服了一只鸭子。
“爹!快炖了它!”
张心安抓着鸭脖子,大声喊着,生怕它逃了。
正是最胡闹,最难管的年纪。
张阳走上前,夺过他手中的鸭子,“赶紧找婶婶将衣服换了,给你娘看见了,又要罚你。”
张心安这才快步离开。
孩子到了这个年纪,对什么事都有着莫名的好奇,也莫名的爱折腾与管的时候。
骊山批复的奏章送入长安城,也进入了中书省。
岑文本这些天一直与中书省众人商议着修订国史的事,见到骊山将奏章批复好了,他让人带了饭食过来。
他可以趁着众人回去用饭休息的工夫,挤出时间来检查一遍骊山的批复的奏章。
良久,等中书省的人都散了,岑文本吃着一边吃着饭食,嘴里嚼着仔细检查着。
马周匆匆而来,见状问道:“对骊山批复的奏章不放心吗?”
岑文本道:“并不是觉得张阳的人品不好,只是他这人行事主张太过……”
话还没说完,马周道:“你还是怀疑张阳的人品,不然你就不会检查。”
岑文本欲言又止,皱眉吃着饭食,没有反驳。
傍晚的时候,才让人将这些奏章都分发朝中各部,关中各县。
狄仁杰与许敬宗坐在家门口下着棋,一个小吏匆匆来报,“狄公子,刘尚书让你明日一早过去一趟。”
闻言,狄仁杰神色凝重的看着棋盘,“哪位刘尚书?”
对方回道:“刑部尚书刘德威。”
狄仁杰放下手中的棋子,犯难道:“小子都说了,不想去他的刑部做事。”
那小吏又道:“是中书省的要求,刘尚书说了狄公子要是不去,就是抗命。”
“抗命就抗命了。”
狄仁杰一脸无所谓的道。
“可这是骊山县侯批复的。”
狄仁杰站起身,“骊山?”
“嗯,尚书左丞批复的。”这小吏神色扭捏,“不过刘尚书也说了要是狄公子不去了,他会亲自带着官兵来捉拿。”
狄仁杰叹道:“许侍郎,这回真要见死不救吗?”
“哈哈哈……”许敬宗抚须笑道:“让你去就去,岂能犹豫不决,既然是县侯的意思,你就走一趟,若那刘德威敢欺负你,老夫拆了他的庙门!”
翌日,许敬宗要去早朝就带着狄仁杰,一路上嘱咐着,“近日少和裴行俭走动。”
“为何?”
“裴行俭与苏定方走得很近,据说陛下有意让苏定方走一趟漠北。”
“漠北?”狄仁杰好奇道:“是薛延陀的事吗?”
“嗯,夷男可汗要过世了,薛延陀内乱已有了迹象,准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