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零三章 县侯的品行(2 / 3)

加入书签

崇敬的。

如果张阳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他若杀了松赞干布和夷男可汗,或许不会有这么多人追随骊山。

狄仁杰想着,张柬之也不会这般地敬重骊山县侯。

许敬宗的话语让狄仁杰沉默了,他见过那些给世家做事的恶徒

狄仁杰继续思量着,人心是复杂的,恶人的存在是环境造成的?

或者说世家的压迫与剥夺,要让他们成为吃人的恶魔,他们愿意吗?他们无从选择。

贞观十四年的秋季很平静,皇帝又一次给了骊山旨意,要让他们铸造火炮。

得来的结果还是拒绝和抗旨。

皇帝出了皇宫,看着秋季的景色,身边跟着长孙皇后。

“观音婢,你要注意身体。”李世民目光担忧地看着皇后,见她又咳嗽了。

长孙皇后摆手道:“只是受凉了。”

一旁的宫女连忙递来一碗茶,“皇后,这是骊山送来的红糖姜茶,说是秋季喝最合适。”

长孙皇后笑着接过茶碗,一口接着一口地喝着,“嗯,很好喝。”

宫女又道:“还很滋补的,听说汝南公主经常在秋季喝这种茶。”

皇后感叹道:“是呀,该好好调养的。”

李丽质又来看望父皇与母后了,她穿着一身简单的素衣,正在炉子边煮着茶水。

“丽质,你明年就二十了。”长孙皇后溺爱地看着她。

“女儿还不想出嫁。”李丽质牵着母后的手低声道。

“你呀,就是在骊山久了。”皇后笑起来的时候有了不少皱纹,低声道:“你看看这长安城,还有谁家姑娘没有嫁出去的?”

李丽质满不在乎地道:“女儿不着急,再者说骊山还有很多姑娘二十多岁了,也没有嫁出去。”

皇后无奈摇头,也由着这个女儿了,谁让她是宫里最得宠的孩子。

“母后与你父皇也年过四十了,就想看着你嫁出去。”

李丽质靠着在母后身边,像极了小时候的模样,

长孙皇后眉眼笑着,说着话就忘了喝碗中的姜茶。

李世民看着李恪与他的儿子,李恪的儿子名叫李仁,是个邋遢的小子。

皇帝一家子都在这里散心,只有陛下一直郁郁寡欢。

陛下对骊山一次次抗旨耿耿于怀。

一个太监小声道:“说不定骊山在密谋造反。”

一位年老些的太监道:“骊山县侯是驸马,不会造反的。”

“那骊山这般抗旨是做什么?”

“咳咳咳……”

身后的咳嗽声传来,几个太监当即噤声,回头见到是晋王殿下,他们陪着笑脸。

李治不悦地看了这几个太监一眼,沉声道:“若是再听到你们说这些,都去修昭陵,不用在宫里留着的。”

闻言,他们扑通,扑通地接连跪下。

跟在李治身后公孙小娘子也是目露凶光。

一直走到父皇与母后的身边,李治行礼道:“父皇,母后,皇姐。”

李丽质问道:“稚奴,你清闲在外,骊山的作业可有落下?”

李治闻言也是神情一窒,回道:“弟弟时常会看骊山带来的书籍,不敢耽误学业。”

十三岁的晋王已是一个半大小子了,个子也长得不错。

晋王从小就在骊山学艺数载,谈吐与言行都很好。

也不知道骊山是怎么养孩子,凡是骊山出来的皇子与公主,其身形与气质都很出众。

李世民拍了拍一旁的座位,“坐吧。”

“喏。”李治闻言坐下,就看到了吴皇兄李恪一箭射出,箭矢落在靶心上。

不多时,李治的跟班纪王李慎也来了,他手里总是拿着一卷书,是宫里手不释卷的孩子。

李世民沉声道:“稚奴,你口口声声唤的那位姐夫,现在接连抗旨,朕已向骊山去了四道旨意。”

李治当然清楚父皇想让骊山铸造火炮,此事朝野议论颇多。

宫里已有了骊山抗旨要谋逆的议论,刚刚那几个太监就在议论了。

宫里尚且如此,李治怀疑现在的父皇桌上,就有了朝臣弹劾骊山抗旨谋逆的奏章了。

他狐疑地看向父皇,该不会真怀疑骊山要谋反吧。

在父皇身边如坐针毡,见皇姐又去看看炉边,掀开一个锅盖拿出三两颗茶叶蛋。

“儿臣饿了。”

等父皇点头,李治这才站起身快步走到炉子边,“皇姐?”

李丽质皱眉道:“怎么了?”

李治小声道:“父皇该不会真怀疑骊山要谋反吧。”

她又回头看了一眼父皇与母后,低声道:“何出此言?”

李治蹲坐在皇姐身边,皱眉道:“宫里有太监这么议论,说不定朝中也在议论,人言可畏,如果父皇猜忌……”

说着话,他还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李丽质忽然笑了。

“皇姐,你笑什么?”

看着这个笨弟弟,李丽质又剥了一个茶叶蛋递给他,“外界的人都看不明白才会这么以为,你是从骊山出来的,还看不明白,真是白学了。”

李治低着头,心说姐夫从未教过造反这种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