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一十五章 宁静的冬季(1 / 3)

加入书签

看她委屈的模样,张阳不知道该如何劝,张公瑾所教的初衷是好的,让女儿有一定思考章程,至于这个问题会对她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全看她自己听了这个故事之后,能够了解其中多少意义。

盗匪,个人,官府之间三方的周旋。

如何在驱使官府的前提下,保护住自己的权益。

人心之间的博弈对女儿来说还太早了。

既不想女儿接受这种观念太早,也怕女儿不懂这些。

小清清哭诉着,见爹爹不搭理自己,她委屈道:“我去找外祖父!”

说罢,她就骑着熊大离开了。

张阳回到自己的书房,列了一个图表,最底层的金属铸造往上便是蒸汽机。

看着这个图表,犯起了愁。

从金属铸造再到之后的弹簧,再是从车床,一跃到了蒸汽机,嗯!可喜可贺,大唐的工业水平提升曲线竟然是飞跃式。

话说这个蒸汽机还是李泰费尽心思,用了三年时间愣是给他造出来了。

骊山的工业底子单薄,正常来说科技树的发展应该是一环扣着一环的,但骊山的工业方向有些出奇地诡异。

哪天一个奇思妙想鬼知道李泰又会造出什么东西。

张阳自语道:“我到底造了什么孽呀。”

刚刚走入书房的李玥好奇道:“造孽?夫君造孽了?”

“嗯,我应该好好充实一下基础的。”

看了看书房,李玥的目光看向桌案旁,平时女儿都是在这里玩拼图的,“孩子人呢?”

“去找你皇爷爷了,熊大带着她。”

李玥点头坐下,神色多了几分担忧,冷静下来之后低声道:“是不是对她太严厉了?”

“该严厉还是需要严厉的,我们两个总要有一个做严父或者是严母。”

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俩人一起看着眼前这个图表,陷入了沉思。

李玥的想法很简单,让最好的老师教导女儿,在教育上给她最好的安排。

无论是李靖还是张公瑾,又或者是欧阳询,那都是一等一的人物。

张阳的目光还看着眼前的图,皱眉又道:“到了这一步,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是因为这蒸汽机吗?”

张阳提起手中的笔画着图,一边解释道:“工业基础就像是一棵树,你看以我们的金属铸造为根基,是不是显得枝叶太过单薄了?”

接过夫君的笔,李玥也在这张图上画着,“那就多增加几条支脉,如此一来不就更加茂密了?”

杨婶拿着一份书信,这是宫里送来的消息,再看眼前夫妻俩坐在一起低声商议着什么,也不敢去打扰。

盘腿坐久了,双腿有些发麻,李玥起身才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婶婶,“婶婶,怎么了?”

杨婶递上书信,“这是宫里太子妃送来给公主殿下的。”

当初为了太子的婚事,夫妻俩出了不少的心力,那时候苏氏和太子就欠下了骊山这个大人情。

现在太子与苏氏已然成婚,苏氏也成了太子妃,有情人终成眷属是好事。

住进骊山之后,两家人就不来往了。

这个时候太子妃送信过来倒是奇怪。

媳妇拿着信正看着,张阳也侧目看了眼信中的内容,果然还是因为大明宫的事情。

看完之后,李玥放下手中的书信,“父皇要在龙首原修建宫殿,朝中群臣都在弹劾,太子殿下时常因为这件事彻夜难眠,想问我们骊山是否有办法。”

住在骊山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是否修建大明宫事关整个大唐的国力。

谁也不知道李世民修建大明宫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李玥低声道:“说来小时候住在宫里,父皇和皇爷爷没少因为宫里的地势发愁,长安城的北端地势偏低,看到了夏季酷热无比,到了秋季又十分潮湿。”

自李渊在长安登基之后,当时没有太多的心力修缮皇宫,绝大部分的人力财力都用在了中原平乱上。

而在贞观初年,社稷又不稳定,在贞观四年之前,宫里的生活还是紧衣缩食的。

现在日子好不容易舒坦点了,又想着修建宫殿,要不怎么说皇帝是一个存不住钱的。

如今朝中这么多人劝谏陛下,李世民好像也没有要放弃的意思。

张阳也不想蹚这趟浑水。

“要不夫君也劝劝父皇?”

“你父皇恨不得让我插手这件事,而后将劝谏的人全部杀了,我现在劝谏就等于将头送上去。”

闻言,李玥偃旗息鼓,皱眉看着书信,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家里的事情已经够多了,皇家还有这么一摊子大事。

媳妇的娘家太过庞大了,这么多的弟弟妹妹管不过来,还要照应太子。

张阳铺开纸张,开始书写回信。

言语推辞了一番,并且还送上了对太子与太子妃的关心,至于龙首原要修建皇宫的事情,李玥也告诫了太子妃,如无必要莫要参与。

如无必要莫要干政,太子忧心国事理所当然,骊山终归也是皇家外戚,外戚干政实为大忌。

写完上半段,李玥又觉得夫君的言辞太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