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七章 养孩子难(2 / 3)

加入书签

说不出话来。

而后她麻利地将鸭子割喉,将它倒置过来放血。

婶婶笑道:“小张,你很久没来了。”

张阳回道:“这些年一直都住在骊山,其他人呢,卖猪肉的和卖米面的怎么都不在了。”

婶婶装了一壶鸭血递上,神色无奈道:“年头变了,那些人都走了,谋个生计都不容易。”

见现在也没什么客人,婶婶一边给鸭子拔毛一边道:“在这里做买卖,一天要交二十钱,入市每天还要再给五钱,大家都交不起这钱,一天就要二十五钱,婶婶还算好就住在东市里,别人就更不容易了。”

随着这两年长安城繁荣了,东市的地头也换了。

寸土寸金的长安城内,物价自然也高,更不要说东市的租子了。

古人在这方面的谋算上不比后世的人差,这么重要的东市一定会有很多人盯着。

张阳好奇问道:“这些银钱都是谁在收。”

婶婶将鸭子剥开,“是官府的人,有坊长,里正,还有地头,这长安城的人多了,我们的日子却没好到哪去,坊长要收二十钱,里正也要收每个商贩三文钱,还有地头来了也要给银钱。”

她语重心长道:“只要给了银钱我们才能在这里有个位置,当然了,我们要是每天都交钱,就不会有人跟我们争抢,可这天天都要交,以前只要五钱,现在要二十钱,哪能坚持。”

对寻常人家来说一月六百钱,那也不是小数目。

如今在这里的商贩,都是有点家底的大商贩。

张阳带着媳妇又买了一些芹菜这才回家。

家里都已经收拾好了,杨婶在家里撒了一些石粉用来驱虫,在家里的边边角角挂上了一些藿香与艾草。

家里的晚饭很简单,一碗鸭血汤,再炒一盆芹菜,一人一盆捧着一碗面条就这么吃着。

张阳吃着面条,低声道:“小慧,饭后去长安城看看你爹娘。”

徐慧稍稍点头,“也好。”

饭后带着小清清,李玥抱着女儿一家人就出了门。

小慧与小武走在前头,徐孝德的家不远,就在老地方没有动过。

路过崇德坊的时候,张阳看到这里很是热闹,多看了两眼,便跟着来到了徐孝德家门口。

门就敞开着,说明主人家就在。

“爹,娘!”徐慧入门喊道。

一个老妇人匆匆走了出来,看到门前的客人行礼道:“见过县侯,见过公主殿下。”

李玥抱着孩子也回礼道:“见过徐夫人。”

“公主殿下快快请进。”徐夫人亲切地拉着李玥与小清清走入家门,徐慧也带着小武走入。

天色刚过了黄昏,现在正昏暗,这片街巷人来人往的,张阳揣着手道:“之前看这处巷子没这么多人的。”

徐孝德点头道:“这两年来的人越来越多了,这长安城也挤,张尚书去家里坐吧。”

索然一叹,张阳笑道:“就在门口坐会儿,多看看这些人。”

徐孝德寻声看去,目光所及也是路过的行人,他低声道:“大安兄弟也快回来了吧,照理说辽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高句丽都拿下了,听礼部的奏报说大安打算在新年开朝之前带着高句丽王来长安城。”

张阳颔首道:“许久不过问朝中的事了,最近身体如何?”

“都挺好的,这两年御史台也很忙碌,郑公接受了礼部教化之事,如今无心顾及御史台,都是下官在安排。”

“好事呀,你也能担当大任了。”

徐孝德神色带着一些忧虑,“朝中的事情更多了,人也更多了,当初陛下在骊山避暑说了关于教化西域之策,许多教化之策我们都看了,只是赵国公一口反对了县侯之策。”

“后来呀,郑公对此很是恼怒,俩人在甘露殿争吵不休,还是房相出来圆场,说是一边看看吐蕃的形势,至于安西回鹘与薛延陀就按照赵国公的安排去办事。”

一边听他说着如今朝中发生的事情,三年不去朝堂,这朝堂之上的变化很多。

朝中长孙无忌的权势更大了,郑公办事也越发有心无力了。

徐孝德虽然没有明说,话里话外不过是在说,你是不是得罪长孙无忌了,为什么他这么针对。

张阳心里也很苦恼,从根本上来说,长孙无忌也是一个一心为社稷的人。

至少他现在是这样的。

树敌长孙无忌更是无妄之灾,就算是大家有矛盾,应该坐下来好好谈,好好聊,互相取长补短,这才是人与人的相处之道。

再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了,皇帝是个心理扭曲的,他不希望朝堂一片和气,不然群臣联合就会威胁到皇权。

所以朝堂需要有敌人,就算只是一个太府寺卿,也需要有敌人。

皇帝比很多人更早地明白鲶鱼效应。

只不过这种事情难免会让人觉得皇帝是个心理扭曲的人。

小慧这些天可以住在家中,李玥与徐夫人聊了很多关于茶叶种植的事情。

两家人约定往后的茶叶生意骊山占三成。

媳妇在这种事情还能谈成生意,徐慧与父家做出割舍之后,现在一切都是她的母亲家的亲眷在打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