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臣服后才是最重要的(1 / 3)
这三个壮士就是当初护送自己到辽东的人,三年过去了他们依旧守在这里。
君子一诺重千金,大唐猛士亦如此。
张大安的叹息在冷空气中化作一团白雾,“等辽东之事平定,我就要回长安了。”
那壮士回道:“这里的乡民一定会欢送你的。”
大家都是看着张大安这个勤勤恳恳的年轻人一路走来,面对辽东的许多难事,他总会耐心解决。
并且建设城墙,修缮道路沟渠,整理户籍,将山野之人请下来,入户给予田地耕种。
这些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够办成的,可大安一如既往坚持,竟然真被他办好了。
也难得他有这等耐心与韧性。
张大安心有牵挂,“也不知道家父身体如何了,真想早点回去看看。”
收复高句丽之后,便是大安回长安的时候。
从去年年初到现在,张大安也一直都在大唐打听长安的情况,知道了兄长成为了太府寺卿,又知道朝中开始开辟都护府。
皇帝励精图治是好事,张大安迈步走出官衙。
一旁的壮士又道:“听说现在骊山县侯遭到了陛下冷遇。”
张大安笑道:“你想错了,兄长如今的冷遇只是暂时的,兄长还年轻往后还会有起复的机会,中书省的官职都还在兄长身上,社稷之功陛下不会忘记的,而且兄长的太府寺卿一定能够做得比历任更好。”
那壮士笑道:“大安兄弟这么说,想来是没错的。”
张大安点头道:“今夜多半要下大雨,与辽东四县十五村的里长县丞都告知一声,夜里不要睡太死了。”
“喏。”
天色入夜,过了子时,辽东果然下起了暴雨。
张大安决定彻夜不睡,随时准备应对好这场大雨。
有长史的命令,各个村县的县丞与里正也不敢多睡,熬夜度过了这场暴雨。
等到暴雨停歇,天色重新敞亮,张大安沿着沟渠再次往上走着,看着沟渠中水流很大,好在先前就修缮过,大水对田地的影响并不大。
未雨绸缪,辽东五月到九月是雨季,雨水短暂,雨势有大有小。
这也是大安要治理这里的难点。
在不小看每一阵雨的坚持上,努力将损失做到最小。
关中五月,春风拂面而过,小武与小慧,还有李丽质三人正在骑射。
她们一人骑着一匹马儿,张弓搭箭。
马儿跑动的同时,李丽质拉满手中的弓,一箭放出,箭矢堪堪只是落在靶子上。
三人的骑射本领还不熟练,就这么近的距离还射不准。
张阳给李世民倒上茶水,“陛下,今日怎么有空来骊山了。”
李世民喝着今年的新茶,“朕的儿女都在骊山,怎么不能来看看。”
“陛下每次来骊山都会带着烦恼而来。”
李世民再看小武与徐慧的骑射本领,“这是练有多少时日了?”
“四月底刚开始的,从最基础的射箭,到练习刀剑,直到现在骑射,已经有半月了。”
张阳拿起自己的茶杯,与陛下一人一张椅子,就这么坐在骊山下。
随着李丽质又是一箭射出,箭矢这一次都没有在靶子上。
三个丫头的结果都差不多。
婶婶叫住她们休息,看来是累了。
人的耐力都是有限的,她们已经练了半个时辰。
三个丫头各自擦着汗水,坐在山脚下,互相帮忙压腿,放松手臂。
平时这三个丫头都在养尊处优,现在一下子要练这么久,身体难免不适应。
所以骊山上的孩子们,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课要增加骑射这一项。
“丽质年岁还小,朕也不着急。”
张阳笑道:“练习一天就要休息三天,不然身体吃不消,她们还没适应这样的练习,一天练完,第二天不说腿脚酸痛不堪,手腕手臂都伸不开,哪有什么生来就会骑射。”
“大家都是肉体凡胎,都有自己的负荷极限所在,无非是筋骨适应的过程。”
这番话很中肯,李世民点头道:“朕当年为了练好骑射也没少吃苦头,军中将领谁不是奔袭千里,星夜兼程驰援一方,等一场战事结束累得只能让人搀扶下马。”
“还未休息片刻便要奔赴下一场,累到天旋地转,都不容易。”
看透表象,看本质,是一项本领。
张阳觉得可以用这种方式慢慢改变皇帝的想法,让李世民在成为一个明君的路上多一些开拓的野心。
“朕听闻吐蕃人在都护府建设上一直与礼部僵持不下,那禄东赞始终不肯答应礼部的选址。”
闻言,张阳犯愁道:“禄东赞心里对吐蕃还是有期望的,尤其是松赞干布来了长安城之后,他心中越发如此坚定,建议陛下杀了禄东赞以绝后患。”
李世民颔首道:“朕是天可汗,吐蕃如今已经向大唐臣服,既然如此禄东赞也是大唐的将领,朕如何杀他?”
一旁的王公公微笑着给君臣俩人续上茶水。
张阳放低自己的声音,“陛下有没有想过,短暂的臣服不是长久之计,收入我大唐的版图才是长久之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