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地球模型、熟食车和兔子(1 / 4)
这是第一批以普通地球人民身份登上太空的游客。
飞船轨道高度510千米,其它参数不重要,因为窗外的地球有什么游客们就只能看什么,而且右三圈就结束了,至于游客们妄想的原路返回左三圈,很遗憾,索联?迪亚自认还没那原地扭转飞船屁股的本事。
主要圈子转多了景色会变得没那么有看头,索联的意思“欢迎下次光临”,所以也在游客们的太空体验上下了不少功夫。
头一圈游客们基本看不到什么地球景物,他们在观景舱里晕头转向,更多的则是一种漂浮的刺激和失衡带来的乐趣和惊奇。观景舱分三层六个隔舱,每个隔舱是一个巨大的空阔的空间,像一个什么运动器材和设施都没有的空空的大训练馆,除了一排观景窗口,四壁和上下都是软包装,观景窗下方设有一条横贯整排窗口长度的扶栏,可供游客抓住用以控制身体平衡。
每个游客的头盔上集成一副智能望远设备,游客用到时可直接从上面拉到眼睛的位置,裸眼观景时随手推回原位,很方便。望远设备具备景物拉近和信息解读及全语言播报功能,可在范围内为游客提供其感兴趣的地球景物的所有信息(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历史、生态等不敏感信息),但内设区域等级限制,如果游客肯额外花银子,可部分解禁限制级别。
除区域限制外,望远设备设计分辨率足已满足游客们一般心理需求,但同时设有清晰度调节上限,意思说:当你把景物拉近到上限距离,还想要看得更清楚,比如你想看清楚阳光沙滩上的某些细节,这需要你另外购买更多使用权限。
飞船调整姿态,使窗口处于合适的观景角度。漂亮的导游小姐一身装束与游客们不同,看到她,游客们就想起太空动画片里的那些女性角色——紧身衣,多功能腰带,腰带上挂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装备,手臂上扣着姿态调整装置。她虚站在观景舱门口,微笑面对着狭窄通道内列队等候的游客,指导游客们打开宇航服上的充气按钮。按钮在游客们抓着平衡栏杆的右手臂上,这是出于对游客的人身安全考虑,以免在空间中游客在飘浮当中身体接触或碰撞时发生意外。同时游客型宇航服上还配备有简易姿态调整喷气装置,只在两只前臂上设有两个喷口,易于操作,不过对于第一次登上太空的游客来说,这种简便的喷气操作正是难点。
人们像是从鱼尾喷口注入水中的鱼籽一样飘进观景舱,然后乱作一团。导游小姐却像一条在水中畅游的美人鱼,围着飘浮的人团转,一边对游客们耐心指导,微笑着,像哄孩子的幼儿园老师。
最开始的近两个小时的飞行当中,这些个巨大的方形立体空间成了游客们的游乐场,好多人在里面玩起了人肉碰碰车——这也是旅游公司所乐见的。
地球在窗口慢慢上升,发出的光透过观景窗照在站在窗口边的导游小姐的侧脸上,一个男游客注意看她:那光像月光,她单手抓着栏杆,站在‘月光’里微笑着看向人们中的某个方向,像在思想着什么,又像在等待着什么,或者谁……
窗外光度的变化并没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大部分人还没有靠近观景窗。
又过了多久,人们基本掌握了飘行技巧,似乎想起了他们的初衷,纷纷向观景窗口飘去。
有一盏刺眼的日光灯从窗口右侧的黑暗中照射过来,发出令人无法直视的刺眼的冷光,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遥远,它的背后仿佛是一片无边无尽的黑暗。
那就是太阳吗?一个游客只向那光源看了一眼就害怕地把目光转回到地球上,那光源使他很没有安全感,他感到它是孤悬在无边黑暗的太空中,如此渺小、脆弱,随时可能熄灭,或者被黑暗吞灭。
而眼下这个只能显出一段弧度的光明的地球,就像一只孤行在黑暗旷野中的羊羔,无依无靠,软弱无助,不知该走向何方。
白云像漂浮在海面上的浮冰,海面变成了光滑的球面,地球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地球仪——一个全真的地球模型。游客的视角使他们对地球的感受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地球在思想当中不再只是世界的另一个名字,它真的变成了一个地球——一个漂浮在黑暗太空中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日光灯在窗口中消失,窗口的下方是正在移动中的青藏高原,导游小姐向游客们介绍此景,介绍喜马拉雅山的云雪难辨的连绵景色,简要的地理、人文,和一些引人遐想的传说……这些东西头盔的智能系统中都有,但公司有规定,导游小姐职责所在。她全情投入地例行公事,在她的眼中,这片贴附在地球表面上的高原,使她联想到恶化溃烂了的大片的金钱癣。
游客们拉下头盔上的望远设备,导游小姐播报式的甜美声音变成了背景音乐,人们想看到动态的东西,纷纷开通相关服务(后续各项特别服务全部开通的部分游客中,来自东方大国的游客占比百分之五十一,在所在观景舱中东方大国人中占比百分之九十九,唯一没开通任何一项特别服务的该国人是那位导游小姐)。
地球不再是相对静态的缓慢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