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五十四章 没用的学问(1 / 2)

加入书签

“虽然红水河才是主流,但是在古代,红水河流经的流域,远没有支流习水河流经的流域重要,因为这里有川黔间最重要的一条通道!”

“因此古代习水河沿岸,会比红水河沿岸繁华得多,大家便会将夹川红水河段当做习水河,故而《ZY府志》里才会说‘鳛部水,安乐水’,即今之高洞河。”

夹川古称‘安乐’,城西笔架山叫‘安乐山’,而这里的‘安乐水’,明显就是习水河下游,夹川境内的一段,就是高洞河流入红水河,到红水河流入长江这一段!”

“如此一来就解释得通了,红水河水浊,我们夹川的江团是黄色的。”何诗情的思维也开始发挥:“当夹川出产的江团逆流游到习水河里边,颜色就和黔中其它水系里出产的江团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对于古代黔中人来说,便认为它们不是一种鱼,而‘习鱼’,自然成了这条河的独有鱼种了。”

“哈哈哈哈,今天运气好,得路路通提醒,破了一桩文字案!所以说嘛,光读万卷书不行,还得行万里路!”周至开心极了,说完又不禁后悔:“怎么没有早些想到?!要不然《川味趣谈》里边又能多一点家乡的素材了!”

“还带私货呢。”江舒意就忍俊不禁:“赵校长说人家富顺那边都有意见了。”

“什么有意见?”昨天很多人都不在宴会,不知道江舒意说的啥事儿,梁红便问道。

“昨天吃饭,赵校长说起了一件事儿。”杨和说道:“赵校长说盐都那边的中学过来我们夹川考察学习,富顺县带队的是一个副书记,晚上宴请的时候那个副书记就说了,夹川的豆花饭源流还是从盐都那边过来的,属于小河帮菜系。”

“这个菜系里最出名的豆花饭应该是富顺豆花饭,但是肘子在《川味趣谈》里边都不提,偏偏把后出的夹川豆花饭写得很细,他不服。”

“富顺和夹川,豆花饭的区别就在蘸料上。”周至笑道:“富顺出的香辣酱料其实挺出名的,但是里边除了辣酱外还加了十几味香辛的药料,有一种特殊的药味,很多人并不习惯。”

“夹川豆花饭就没有这个问题,主打一个清香;其中有怪味的调料如生菜油,木姜油,鱼香菜等,都是看客人自便,随意临时斟酌,又主打一个贴心。”

周至怪笑道:“因此从这上头论,夹川豆花饭的确有其胜出的地方,那就似乎话题性比富顺豆花饭要强,写书嘛,自然要挑故事性强一些的写,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啊。”

这话肯定不是真心话,但是也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众人都是大笑。

“我就搞不明白了,争这些高下有什么用。”只有卫非说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没听说萝卜和青菜要争什么排名。”

这么一说也有道理,然而卫非接下来说道:“还有习水那个名称的由来,就算考证出了它的正确来历,又有什么用呢?就好像考证出我卫非的祖宗是谁,又有什么用呢?”

“飞机这是要砸肘子将来的饭碗。”张路将回锅肉放进嘴里,嘟囔着挑拨离间:“人肘子今后几十年还指望着靠这个吃饭呢,你倒好,上来就俩字——没用!”

周至笑道:“要说没用也真没啥用,卫姓说起来最早也不是卫,而是姓姬。”

“不可能!”卫非顿时急了:“我跟那玩意儿有不共戴天之仇!”

“哈哈哈哈……”所有人都笑得喷饭,两者的仇恨人尽皆知,说起来安乐山小学竹林里边的“野生”家鸡对卫非的仇恨,可能比卫非对它们的仇恨还大。

“姬是周的国姓啊。”张辛夷好奇道:“卫非的祖上还是周朝的王族?”

“周文王的第九个儿子封在康,被称为‘康叔’。”周至说道:“后来康叔负责管理殷商旧都朝歌,周围的封地就是卫地。”

“后来又迁都PY,卫国也就移到了那边。”

“卫国为秦所灭后,卫国贵族子孙便以‘卫’,‘康’为氏,渐渐变成了两个华夏姓氏。”

“这么说卫立煌和康有为还是一家祖先?”方文玉问道。

“要是中间没有冒姓的话,理论上是这样的。”周至笑道:“卫姓在两汉到两晋都是大姓,西汉皇后卫子夫,大将军卫青,丞相卫绾开始,卫姓发展成了门阀,后来汉代还出了学者卫宏,两晋出了画家卫协,书法家卫恒、卫烁,直到宋代还有卫泾,卫湜兄弟。可谓是名人辈出。”

“你说这些我差不多都没听说过。”卫非端着碗摇头:“不过能让我和卫大将军扯上关系,这门学问也不算完全没用……”

山间的环境很好,有火塘里烧起的篝火,有汽车的灯光和音乐,虽然依旧属于荒郊野外,但是大家似乎一点都不害怕了。

哪怕是才听赵尚中忆苦思甜时讲广场和农机厂宿舍外小路的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