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两千一百一十六章 中国箱子(1 / 2)

加入书签

「诶?」老约翰看着从传送带送过来的一个大框,框里有一口浅色的箱子,箱子边上还有几个破旧的布囊:「这个好奇特,乔治,是你们东方的东西吧?」

「对,那是一口藤箱,用柳条或者藤条编织成的,再用一种特殊植物油刷过,相当坚韧。」

「要吗?现在才二十美元。」

「不着急,等它过来看仔细再说。」

「乔治,你这个心态可不像一个年轻人。」

「约翰,可能东方的年轻人,和西方的年轻人不一样吧……」

说话间箱子已经传到了面前,的确如周至所说,这是一口柳条箱,因为存放的时间太久的关系,柳条之间已经夹上了较多的灰尘,虽然机场大致擦了一下,但是肉眼可见的敷衍,反而显得更脏了。

不过箱子虽然相当的陈旧,但是在周至眼里却是相当好的做工,民国江浙一带的老字号,浙义兴的工艺。

这样的箱子后来在国内没落了,不过却因为岛国一切资源都拿去支援了战争,于是在岛国上流行了起来。

这种箱子一般会有杉木或者樟木做底,油布衬里,只要不被水淋,保存东西还是挺不错的。

箱子的锁扣用的非常精细,虽然已经上了铜绿,但还是看得出来属于高档货色,而且还是定制款。

因为铜叶子上面还有几个楷体字,可能是为了方便查找,倒是一眼就能看清——余杭厉佛磬。

在脑子里边过了一下,似乎没有这个人,不过余杭厉家一般都是厉鹗的后人,这是清代的大文人,大诗人,大史学家,有个儿子是创办西泠印社的厉良玉,家族在晚晴时期成了望族,闻人辈出,来一两个留美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等到将目光投向柳条箱边上斜插在大蓝筐边上的「布筒」,周至的心脏突然剧烈跳动起来。

那是几件筒状的物品,被布套包裹着,布套虽然是普通的麻布,但是周至却敏锐地发现其裹束的方式,乃是行内人作为。

里面的东西肯定是类似书画立轴之类的东西,收起来以后解散用于悬挂的绦带,然后再将立轴装入锦袋,再将锦袋放入麻袋,层层封装。

很多读书人家收藏的书画作品很多,如何分辨袋子里边是哪幅书画呢?这个绦带就不仅仅是封口结束的工具了,还是代表袋内内容的「标签」。

这种绦带一般用料都非常的高级,所用的材料都是来自古代工艺反复的绫,锦,纹样繁复而特殊,容易供主人识别。

有一些还会使用巧工进行多种花色的拼接,并且在绦头上添加上独特的刺绣,更加名贵的甚至还要用金、珠、玉进行装点,一物多用。

不过周至现在所见的绦带上倒是没有金、珠、玉,要是有的话,就算纽市海关的人再傻,也会意识到这几件东西的价值。

现在的绦带估计在外暴露了几十年,也是灰尘很厚,几乎快要看不见本色了,但是一些折叠处新翻出来的部位,其颜色还是暴露了它们的品质。

「那些是什么?」老约翰问道。

「不知道,可能是油纸伞。」周至当然不会傻到直接告诉答案:「中国人居家旅行必备的东西。」

「要加吗?」

「好像没人看好呢?」周至还是不急:「一个出价的都没有?」

「嗯,要是转三圈都无人出价的话,东西就会被收回了。」老约翰说道。

「那就等到第三圈,出一手试试吧。」周至不急不躁说道:「估计就是普通旅客的行李,几十年前漂洋过海过来的中国人,不是有个名字叫"猪尾巴"?」

「oh,那也太早了。」老约翰摇头:「你的历史似

乎不太好,这是机场,至早也只能追溯到二战前,那时的旅行者所携带的东西。」

「如果是那个时候在这里坐飞机的旅行者的话……」周至笑道:「老约翰你成功地勾起了我的兴趣,举牌吧。」

老约翰飞快地将自己板子上的28擦掉,换成了这个中国箱子所在的7号,举了一下牌。

然而就在周至以为这东西肯定没有竞争者的时候,又有两人举起了牌子,将中国箱子抬到了四十美元。

「咦?」周至有些讶异:「这是怎么回事儿?不是没人要的吗?」

「是没人看好,却也不是没人要。」老约翰不以为意道:「你出手了,一般就会有人试着跟,我们管这种行为叫"撵兔子"。还加吗?」

「加。」周至道:「他们要是爱跟,就让他们跟吧。」

「定价一百美元以下的东西,一手十美元,一百以上,每一手是初拍定价的一成。」老约翰继续讲解道:「如果三圈以后没人继续叫价,那东西就归最后一名投拍者所得,当然红帽子邦尼有时候会提前叫成交易,以加快速度并显示他的权威,规则是不是非常简单粗暴?」

「是,但是我还挺喜欢。」周至点头表示有趣。

「那我们叫价的时机你来掌握,我继续追我的28号了。」老约翰说道。

「不用,只要转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有人出了价,我们就举牌将他顶走。」周至说道:「我们也简单粗暴一点。」

「不讲点战术?」

「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