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九十三章 这事我们义不容辞(2 / 3)

加入书签

来会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区区一处自习室不算什么,而且相关的稿纸、手写资料他们都已搬走了,余下的这些都是他们做研究时翻阅过的书籍而已。他们说过了,我们可以随便使用这里,包括这里书柜的书籍教材文献,大家都可以自由取阅。如果我没记错,小蕙和江小胖以前在这里跟两位院士学习过一段时间,对吧?”

“是啊。”西门蕙大大方方道:“那时我们都上大一,组队参加邱赛,秦院士和宁院士特意给我们补习了半个多月,就是在这里上的补习课。这块大白板还在呢,不过后面这二十四张课桌应该是最近才添置的,原本这里只有两套课椅,就是摆在那个窗边位置,两位院士坐着来做学术研究的,现在已搬走了。”

众人都听得啧啧惊叹,但看着眼前的自习室,想像着两位年轻的院士、他们心中的偶像,就是在这里完成那些震撼全世界的重大学术成果的,又油然生出一股敬佩感与雄心壮志来。

浙大研究生汤晓园是个微胖的圆脸姑娘,看起来倒真符合她从小到大的绰号“汤圆”,她不解问道:“可是这里没有单独的课室,我们的专业分为数学物理,也有人读研有人读博,在这里上课的话,不就会影响到其他自习的人了吗?”

清木大学求真书院的孙秀娅笑道:“这个嘛,我可能点小发言权,两位院士曾在求真书院里做过一件事。他们把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听他们讲课,另一组按他们的要求自学指定的二十页教材,在完成授课后,他们会逐一提问自习的学生,为的就是考验他们自学时的专心程度。按他们的话来说,‘专注是做学问的基础,我们不要求你们时时都做到100%的专注,但起码要培养出在吵杂的环境中,专心学习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的能力’。”

已有了“数学之雄(熊)”绰号的太史池也点头道:“是啊,听说秦院士在高中时,能专注地钻研学问几天几夜,连走路吃饭都在思考问题,饭都是宁院士喂他吃的,现在网上还能找到当时的视频呢,所以在专注方面,他和宁院士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想必他们安排在这里同时进行自习与上课,就是为了锻炼我们的学习专注力。”

众人尽皆恍然。

卢斯兰·贝克感叹道:“我在剑桥大学也没见有教授专门重视或者锻炼这个,很有点意思。对了,上周秦院士不是给我们男生们逐一点评‘作业’吗?我发现他说得特别好,我好像一下子就听明白了,毫不费劲,而且记忆得很深,我在剑桥大学旁听过几十位教授的课,也没人能给我这样的感觉,真是太神奇了。”

“是啊,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在一年多前,他俩到燕大进行公开的学术讲座时我就有这样的感觉了。在一对一的专门指导时,这样的感觉更明显。我越来越觉得能跟他们学习是一份难得的福气。”燕大的蒋云静敬佩道。

“福气确实是福气,就是压力真的很大。”牛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阿丽安娜·温特斯苦着脸道:

“我在鹰国学习时,可没有这么高强度的自学,半年时间要完全学会15本高难度的教材和细读完100篇文献,我原本的研究生导师听到这个要求时都说‘这不可能做到,这个要求太疯狂了’。我都不知道这半年来是怎么熬过去的,还好我居然全都自学完了,上周我通过他们的现场问答考核时,激动得差点哭了,当晚我打电话给我原本的导师,他震惊了好久才说了句‘果然所有的奇迹与天才,都离不开苦读啊’。”

“别说了。”王懿恒揪住自己的头发道:“我已崩溃了,我就是那唯一一个未通过现场问答考核的人。”

王懿恒是在得国长大的,得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更重视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泛读能力、实操能力,所以他只精读了三本最感兴趣的流体力学教材,其余的如光学、声学、量子力学都只是泛读,结果在上周的现场问答考核里非常悲惨地被问倒了,不得不面临重考的命运……

众人都投以同情的目光,江小胖拍拍他的肩膀:“你啊,经历过笔试面试居然还不了解秦院士和宁院士的作风,当时几十本教材,不也要求全部掌握吗?加油吧,下次现场问答考核是一个月后吧?还有一个月时间!不过这个月你最好每天别睡超过五个小时,不然怕来不及完全精读剩下的十二本教材……”

众人忍不住一齐大笑。

迪尔克·希尔忽然问道:“两位院士原本说了带我们过来,后来怎么又没出现?”

江小胖摊摊手:“不知道,我也是接到秦院士的电话,通知我先带你们过来,他俩似乎忽然有急事,不得不改变了计划。”

众人都有点好奇起来,但院士大佬向来就忙,何况听闻自己的这两个导师手里有好几个重要的课题,还兼管着好几个实验室,临时有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抬头看着自习室里大白板上面写的两行中英文:“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不夸夸其谈、不沽名钓誉、不好高骛远,少说多做,做‘无人区’里的‘探路者’。”

众人都心有所感,很快沉下心来,都各自挑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