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零一章 物理升到大师级以及最理想的马约拉纳费米子载体(2 / 3)

加入书签

,我和青筠请您两位吃个便饭吧,我们的老师姜为先院士还有郭维阳院士也在,正好一起聚聚。”櫗

宁青筠也劝道:“宋院士,您刚刚奔波过来都没怎么歇过,这时就回去对身体也不好。”

宋世梁院士摆手道:“不用不用,我接下来还有个学生的实验要指导,你们不用跟我客气。”

秦克再三挽留,但宋世梁院士最终还是带着他的博士生就这样走了,临时走时温声勉励道:“‘环材生化’被人戏称为‘天坑专业方向’,但谁也不能否认,材料学是人类科技发展的基石。听说你们建了个量子计算实验室,就涉及到材料方向,好好加油,相信凭你们的天赋,总有一天,你们会在材料学方面取得极为耀眼的成绩。”

看着老院士乘坐的汽车在漫天飘落的黄叶中慢慢驶远,宁青筠眼眶有些湿润了:“秦小克,我们好幸运呀,总能遇到些这样好的长辈老师。”

“是啊……”秦克也满怀感慨,他留意到宋世梁院士眼睛里有熬夜后的血丝,估计为了他和宁青筠的这个疑问,老院士熬了夜才研究出如此详细的答案,又为了第一时间能清晰无误地将这个答案告诉他俩,专门坐车跑了十几公里的路程。

要知道京城的交通拥堵情况,十几公里的车程起码得一个小时以上,对于身体不太好的宋院士来说,可不是件好受的事。

大概是老院士想报答两人救命之恩吧……櫗

对于很多朴实的老一辈来说,恩情这两个字不需要用言语来说,只需要用行动来表达。

秦克吸了口气,道:“周末我们去拜访下宋院士吧,顺便教他练练东方培元法。”

……

宋院士的解答让秦克对晶体结构的原理和结构变化的本源成因有了更深的理解,他有了不少新思路,干脆将“N-S方程在城市规划及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探究”的论文交给宁青筠来写,自己埋头研究起拓扑量子计算的超导材料优化方案。

现在量子计算实验室全速运转已有两个多月了,因为有足够的实验设备与实验人员,每周都能有新的实验数据反馈回来。

秦克与宁青筠要做的就是根据超导材料的能量、原子力、键长、超导性、超硬度、振动光谱、相变和相图等特性的实验数据,不断地优化数学模型,尽可能地推演出最正确的超导材料合成比例及晶体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现在距离寻找到最理想的马约拉纳费米子载体只剩下一步之遥了,宋院士的专业解答更是让秦克脑海里不断地闪现着灵感的火花。櫗

他几乎是一头扎进到稿纸堆里,连N-S方程和霍奇猜想都丢下了,每天所有的空闲时间全投入到这个拓扑量子计算的课题中。

他依靠的依然是数学为主,再加上本身的物理知识。

虽然他有系统的“虚拟科研实验中心”,里面已投影了完整的量子计算实验室,包括所有的设备,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实验操作,但拓扑量子计算实验涉及到的步骤细节非常多,往往二三十人通力合作,也得要花上一周左右才能正确无误地完成一次实验。

如果让秦克一个人来操作,哪怕他的动作可以与思维速度一样快,也可以随时调整虚拟实验室里的时间流速,依然很耗时间精力,他在回远州“休假”期间就尝试过自己在虚拟实验室里进行实验,断断续续花了十天时间才勉强完成了一次,效率实在太低,他只能权当是熟练实验设备的操作了。

经过那次后,秦克还是继续将实验交回给哈罗德及凌绍唐、甘佩璇等人来负责,他只用自己最擅长的数学建模结合物理知识来指导实验,完善量子计算的理论体系。

时间在忙碌中过得特别快。

宁青筠花了三天左右,便完成了题为《N-S方程在城市规划及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探究》的论文,第一作者自然是她和秦克,第二作者则是所有参与实验的成员,然后投到了四大物理顶刊里的《物理学报告(Physibsp; Reports)》。櫗

《物理学报告(PR)》是物理学和交叉科学类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综述性期刊之一,在国际物理学界久负盛名,影响因子为25.6。它最大的特点是每期一般只发表一篇论文,而且该期刊基本上不接受自由投稿,绝大多数稿件都是由杂志编辑在选定主题后,邀请在相关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物理学家进行撰稿。

虽说“基本上不”并不意味着“绝不”,但几十年来PR发表过的非约稿论文屈指可数。

宁青筠不明白秦克为什么在明知这种情况还让自己往PR上投稿,既然秦克坚持,少女还是听话地往PR的编辑邮箱里投稿了——反正她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万一PR真拒稿了,那就再转投其他期刊好了,比如《自然·物理》,她对自己和秦克写的这篇论文有充足的信心,起码《自然·物理》是肯定会过稿的。

完成投稿后,宁青筠也加入到秦克的研究中来,与他并肩埋首草稿纸堆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